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文明破晓> 第842章 世界人民解放军(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2章 世界人民解放军(十)(3 / 4)

于一片报表海洋里的李润石接到了国务院总理吴有平的电话,请他参加向苏联提供物资的会议。

看了看各种报表,李润石想到了何锐已经同意了“实质上无条件援助苏联”的决定。心中着实有些感叹。

在乘车前往国务院的路上,李润石依旧沉浸在数据带来的昂扬情绪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何锐政府领导的中国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

这种局面其实出现过一次,那次是在东北政府击败了日本后,还没能统一中国之前的短暂时间里。那时候的东北政府发行了巨量的债券,财政上寅吃卯粮。单纯从财政上看,东北政府已经无以为继。

在这样的财政困境下,东北政府快速统一全国,随着天量的钞票发行,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完成了法币建设。不仅债务被彻底化解,还因为统一而且高效的利用了全中国的资源,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进入活跃期。

这次也一样。天量的钞票迅速从中国与新独立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中获得了实际的大宗商品、工业品与劳动力的承接。原本只是纸张或者账目表上数字的钱,突然就有了等同于真金白银般的价值。资不抵债的中国摇身一变,转眼就成了实力雄厚,要啥有啥的强大国家。

给苏联的实质性援助在直觉中好像吃亏了,中国已经削弱了美国与英国,援助苏联又能极大的削弱法西斯集团。同盟国阵营核心就是英美与法西斯集团,同盟国整体遭到削弱,中国就能实现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推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看似亏本的援助属于“吃亏就是占便宜”的范畴。

在走进了国务院大会议的时候,李润石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看法。会议召开口,与会成员的发言都证明了他们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大家讨论的是当下国内的生产力能否在满足中国作战的基础上完全满足苏联的需求。

此时的中国真的是要资源有资源,要人力有人力,要工业规模有工业规模。会议很快得出了结论,以刚接到的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发来的物资需求清单来说,中国完全可以满足。唯一限制中国支援的只有苏联的运输能力。

谈完了这件事,吴有平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讨论对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经济安排。李副主席,你有什么看法。”

李润石觉得这个问题才是吴有平请他来参加会议的真正目的,因为即便李润石不来参加会议,援助苏联的方案也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而地缘政治问题也是李润石非常有兴趣的问题,于是李润石起身走到了刚挂上的地图前。这幅地图包括了阿拉伯半岛与周边地区。李润石拿起笔,先在土耳其,埃及,伊朗的位置上各花了一个大大的圈。然后拿起教鞭,指着伊朗,“同志们,如果伊朗占据了中东,那就是古波斯帝国。”

随即,李润石的教鞭又点在土耳其上,“如果土耳其占领了埃及,那就是一个东罗马帝国。”

这两个类比让理工男们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务院的同志们精神一振,理工男们对于历史比较有偏好。大家都受过足够的教育,世界历史的重点内容并不需要再普及。

李润石则继续说道:“地中海是一个经济圈,东地中海的贸易关系尤其紧密。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兴盛,都建立在他们控制了东地中海贸易的基础之上。罗马帝国分成了东西罗马,其原因不是罗马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分裂意识,而是东罗马与西罗马之间有各自的经济圈。先出现的是各自的经济圈,之后才出现了基于不同经济圈的东西罗马帝国。

所以,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经济安排首先要考虑各个地区的经济圈子。不管同志们到底希望阿拉伯半岛最终以什么形态存在,都先从经济圈入手。”

国务院里面的同志们都是聪明人,大家听出了李润石没有说出来的话。或者说,李润石明明白白说出来的话。

什么叫做“不管同志们到底希望阿拉伯半岛最终以什么形态存在”?在座的民族主义者们的看法非常一致,阿拉伯半岛的存在模式必须有利于中国。

李润石提出的是方法论,既然土耳其、埃及、伊朗三国任何一方做大都可能导致在中东地区出现某个过于强大的势力,那么中国要做的就是限制这三个国家的扩张的基础上,将阿拉伯地区的经济圈分割成利于域外势力介入的模样。

现在还能讨论的剩下两件事,第一件自然是讨论李润石提出的方法论有没有问题。如果同志们都接受了李润石提出的方法论,接下来就该讨论如何将这种方法论落实到阿拉伯地区的未来安排上。

啪啪啪啪,已经有同志通过鼓掌,表达对李润石的支持。

吴有平看着越来越多的同志开始支持李润石,心中松了口气。最近吴有平觉得身体越来越糟糕,只怕自己哪天说不准就倒下了。李润石能够顺利获得党内同志们的认可与支持,就意味着在这个波涛汹涌的时代,中国率先完成了梯队建设。即便突然出了些意外,中国仍然可以稳定的执行各种政策与思路。

想到自己终于不用担心未来,吴有平突然觉得体力好像被抽空了一样。恨不得现在就辞职。倒不是说吴有平不肯为国家出力,更不是吴有平怕死。吴有平只担心一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