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文明破晓> 第355章 此消彼长(五)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此消彼长(五)(2 / 3)

日新闻》接到了《国民日报》的邀请,请朝日新闻派遣记者到中国采访。” 永田当时就想起了深田光子,笑道:“不知《国民日报》有没有特别指定什么人?” “在交谈中,中国《国民日报》专门询问了深田光子记者可否还在朝日新闻工作。不知永田君可否知道此人。” “听说过。”永田答道,心中已经明白外务省对此有自己的想法。 “永田君,今年英国与法国都已经承认了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永田君认为欧洲各国中,谁最有可能率先承认何锐政府?” 永田当即答道:“如果德国不遭受到英国的明确反对,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承认何锐政权的国家。如果德国受到英国的压力,又想试探的话,有可能会让奥地利先行动起来。毕竟德国与奥地利在外交上最没有负担。” 非得说的话,因为日本击破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界,反倒让德国与奥地利成了列强中唯二在中国没有租界的国家。在绞刑架上被绞死的外国人中,就没有这两个国家的人员。 在币原喜重郎听来,这话里面是另外的含义,“永田君认为英国会对日本进行施压?” 永田的确这么看。他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向了西园寺,就见西园寺神色中有着一丝犹豫。而西园寺看到了永田明亮的目光,索性直接问道:“永田君认为何锐政权能够在英国的封锁下受到多大影响?” “阁下,完成了全国土地赎买之后,何锐需要时间获得整个中国民众的支持。英国的封锁正好限制了英国在中国的影响力。一旦中国经济好转,正好可以借着英国的封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继续赢得稳定中国内政的时间。” 西园寺没有回答,他与币原喜重郎两人对视了一眼,沉默的继续开始吃饭。永田知道这两位也没有成熟的思路,自己的看法的确让两人再次陷入到为难的地步。便也埋头吃饭。餐厅内陷入到沉默之中,只有餐刀与切割食物时候的轻微碰撞声在餐厅内响起。 币原喜重郎早就听闻永田的名声。然而陆军马鹿的形象是如此的强烈,外务省那边对于永田这么一个40岁的中将并没有特别的期待。可现在与永田交谈片刻,已经能够充分感受到永田拥有陆军第一聪明大脑的评语绝无问题。 虽然这种评价有些在暗示永田的枪法、刀术、骑术等非常一般。不过在外务省眼中,大脑才是唯一重要的,其他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外表仪容。外交官么,形象上的加分很重要。论起外貌气质,永田绝对算的上很不错。 西园寺家的饭还算不错。但永田把格局拉到这样的高度,以至于直到吃完,三人都没说话。餐后上咖啡的时间,西园寺请两人到了客厅,在咖啡的香气中,币原喜重郎才问道:“永田君对何君怎么看?” 永田并不拒绝借用别人的智慧,直接把石原的评价搬了出来,“何君治国,先政治,再经济。军事与外交都是为这两者服务,到现在看,他的思路被执行的很好。想来以后不仅是何君,何君看重的内阁成员也会有同样的风格。” 这个话题等于直接被永田给聊死了,币原喜重郎一时无语。何锐如何的惊才绝艳,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从各国的经验来说,每一个国家内阁都有各种自己考虑的成员。如果何锐的部下们也有何锐这般思路,等于日本外务省的尝试基本没希望了。 但币原喜重郎还不死心,他说道:“在内阁会议上,财相高桥阁下请求外务省能够说服中国政府,先恢复中日贸易。永田君认为中国的商贸部会怎么看此事?” “从战略考虑,恢复中日贸易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能够起到什么好处?不知币原喜重郎阁下怎么看?” 永田的话等于把这个话题又给聊死了。外务省的内部会议上,不管外务省人员心里面怎么想,嘴上说的都是关于‘恢复中日贸易,对中国有利,要让中国了解此事’。以至于币原喜重郎不得不前来找西园寺公望,试图从西园寺元老这里得到一些指导。 而西园寺邀请永田来,最初让币原喜重郎感觉有些失望。永田倒是非常诚恳,并没有藏着掖着。所以对永田的怀疑导致的失望,变成了对现实充分理解后的绝望。 大家都不傻,日本一直努力让中国成为日本的廉价原材料产地,以及廉价初级纺织品的产地。这样的经济结构对于中国有个屁的好处。中断了中日贸易对中国几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币原喜重郎想不出,日本政府能拿出什么不得了的条件让何锐政权恢复中日贸易。 以当下的国际政治现实,中断中日贸易只会不断削弱日本。因为何锐政府捕杀在日本租界内的日本浪人,日本外务省不得不发出了一个很低调的抗议。何锐政府的反应就是果断终止了整个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以永田的分析来看,何锐政府早就等着日本外务省表达抗议,然后以‘民族主义情绪’为理由执行了经济打击的事实。 英国现在发动了在中国内部亲英的中国买办,与何锐政府争夺中国舆论导向。日本政府在中国也有些人脉,也尝试着这么做了。英国与日本随即发现,中国的‘民意’在反对这些舆论。 何锐把一桩桩一件件的英国以及日本租界人员的暴行在各种报纸上刊登出来,那些尝试宣传英国与日本真心想维持对华友好的宣传就不攻自破。 一篇《包身工》的新闻在各个报纸上刊登出来之后,里面的‘芦柴棒’形象,以及日本工厂主以及为日本工厂主服务的中国工头的形象让英国和日本为中国提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