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武锻大明> 第84章:金殿面君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章:金殿面君(1 / 2)

坤宁宫。 皇后马恩慧小腹微微隆起,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朱允炆抱着儿子朱文奎,不时轻轻触碰隆起的小腹。 “奎儿!” 朱允炆问道:“你是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呢?” 朱文奎想了想,奶声奶气的道:“都想!” “哈哈哈!”朱允炆闻言朗声笑道:“那就让母后给咱奎儿生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好不好?” “好!”说着,他的小手又轻轻摸了摸母亲的肚子。 “皇上!”马恩慧笑着道:“今日是会试的第一天,您不去武英殿看看?” “他们又不在武英殿考试,朕去武英殿做什么?”朱允炆随口说道:“倒不如陪着朕的慧儿更好。” “皇上!” “国事为重!” “慧儿有奎儿陪伴,皇上不用担心!”说着她牵着儿子的小手,笑着说道:“奎儿说对不对?” “不对!”朱文奎摇头道:“奎儿要跟父皇和母后在一起。” 说归说,其实朱允炆的思绪早就飞到贡院了,他很想知道大明的科考,到底是怎样一个场面。 但是—— 他不能去贡院,这样很有可能影响到考生们的状态。 等等吧! 再过十余日,朕就能见到他们。 按照规则,会试结束后,先由监考的官员们,对所有考生的试卷进行检阅,最后选出前二十名,然后一起参加殿试,到时候将由皇帝亲自选出前三甲。 ...... 接下来的几天,没有任何波澜。 朝廷主要心思也都忙着这次会试考试,其他各部则按部就班,日子倒也是清闲。 大明建文四年(1402年)三月初一。 奉天殿。 早朝。 今天的早朝,与往常不同,往常早朝时,各部会将近期的安排,或者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拿到朝堂上进行讨论。 今日不同。 今天的早朝只有一件事。 殿试—— 没错,今天是本届科举的殿试。 经过监考官们半个多月的批阅讨论,他们终于选出了本届科考的前二十名。 大殿上。 除了平日上朝听政的文武百官,今天多了二十个新的面孔。 前二十名。 没错,就是前二十名。 学子们第一次进入奉天殿,他们有人紧张,有些激动,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 因为今天将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一天。 忽然,殿外一声唱喝:“皇上驾到!” 唱喝声罢,大殿上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二十名学子,都是毕恭毕敬,殿内更是鸦雀无声,以及学子们紧张的心跳声和喘息声。 少时,皇帝朱允炆从外面走了进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殿上响起整齐的山呼万岁,场面气动山河,让第一次上朝的学子们,一个个那是热血沸腾。 原来皇帝上朝,就是这样的。 好威严! 好气派! 就在学子们激动的时候,朱允已经坐上龙椅,微微抬手:“都平身吧!” “谢陛下!” 待众臣起身后,朱允炆看向那一众学子,笑着道:“尔等近前!” 众人闻言,前方的官员先是让出空间,今天的主角是这二十位学子,他们只能算是旁观者。 “都抬起头吧!”朱允炆看着二十个低头的学子,笑着道。 等到二十个学子都抬头看向朱允炆时,其中一人不由得瞪大双目,有些不可思议,本能的脱口而出:“陛下,您就是...” 朱允炆认得此人,他就是几个月前,他在镇江有过一面之缘的田厚义,那田厚义刚说到一半,吓得不由得一惊。 “没错,是朕!”朱允炆笑着道:“田兄还记得朕?” 呼—— 朱允炆这话刚一出口,在场众人皆是愣住,心说皇帝原来认识这个人,居然还称其为田兄。 “学生不敢!”田厚义急忙躬身行礼。 跟皇帝称兄道弟,怕是活腻歪了吧。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可还记得与朕的约定?” 场面其实有些尴尬,田厚义诚惶诚恐,朱允炆倒是谈笑风生,而其他人,特别是文武官员都是一脸茫然,没想到皇帝与这小子早就认识。 倒是其他的一众学子,莫名的有些失落。 原来皇上认识他。 呵呵,那今年的金科状元,也就非他莫属了。 唉—— 在皇帝进殿之前,在场的所有学子,都觉得自己有希望状元及第,但是当皇帝与田厚义一番对话,所有人都觉得。 既然皇帝认识田厚义,而且好像皇帝还挺喜欢这小子。 状元是谁? 这还用问吗? 其他人的沮丧表情,朱允炆自然也看得见。 今天是殿试,不是叙旧的地方。 还是得干点正事儿。 于是他轻咳一声,旋即笑着道:“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投身帝王家,朕知道,你们都等着今日金榜题名。” 在这封建王朝时代,平凡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唯有苦读诗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混得一官半职。 当然,那些有抱负的人,更是希望以此封侯拜相。 但是朱允炆笑着道:“你们的文章,朕都已经读过...”说着他故意顿了顿,然后满意的道:“都很不错,对于王朝的弊端和优势,也都基本说到了点子上。” “对于你们的建议,朕会认真思考,若是对我大明王朝有用,朕自然会大力推行。” 闻言,学子们莫名的有种受宠若惊。 他们原本以为,皇帝不一定会看他们的文章,或许只会在殿试的时候,随意问一些问题,然后回答的好的,自然就会成绩越好。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皇帝居然看了他们之前的试卷。 今年的策论,就是让考生们指出王朝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自己的见解,给缺点提出改良建议。 朱允炆的确看过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