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武锻大明> 第124章:天下无敌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天下无敌(1 / 2)

翌日上午。 朱允炆退朝之后,又来到了武英殿,刚一进殿,就看见徐妙锦正在忙着整理奏疏。 “妙锦!” 朱允炆笑着道:“今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本来他想说,休息好了吗? 要是没有修好,接着休息。 但是话到嘴边,他却又换成了一句随口话。 闻言,徐妙锦在奏疏了翻找了一番,然后拿出一本奏疏,送到了朱允炆的面前,她道:“浙江右布政史满复周上奏,数日前已查明倭寇藏身之所,满大人请示皇上,可否派兵围剿。” “哦?” 朱允炆闻言一愣,接过奏疏急忙翻看起来。 正如徐妙锦所言,奏疏的确是满复周送来的,据满复周在奏疏上说,这些倭寇的老窝就在浙江外海的陈钱山。 陈钱山在什么地方,朱允炆一点也不熟悉。 按照满复周的话说,就是在距离浙江不远的外海,对于大陆人来说,那就是一座无人的荒岛。 可是现在他们才知道,这些倭寇把那里当成了他们的根据地。 “妙锦!” 朱允炆放下奏疏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回复满复周?” 徐妙锦顿了一下,道:“请皇上明示!” 她语气平和,但是却与往日明显有些不同,往日朱允炆问她的时候,她多少都会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但是今日,她没有提出她的意见。 这倒也不奇怪。 换做任何人,突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养育自己十几年的父亲居然只是自己的养父,如果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就不是徐妙锦了。 朱允炆思索片刻,旋即道:“传旨,命长江水师都督陈瑄即刻回京见朕。” “是!”徐妙锦应了一声,当即在一旁书写起来。 也就在徐妙锦写诏书的时候,门外的太监刘元安从外面走了进来,向朱允炆行了一礼,说道:“万岁爷,长江水师都督陈瑄陈大人求见。” “啥?” 朱允炆闻言顿时愣住,心说这陈瑄是有先知先觉,还是他又穿梭能力。 朕这才刚说宣他进京,他就已经到了? “宣!” 朱允炆随口道,同时也示意徐妙锦不用写诏书了,人都到了还写诏书何用? 不多时,陈瑄缓步走进武英殿。 “微臣陈瑄,拜见吾皇!” “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陈瑄礼罢,朱允炆莫名的问道:“陈爱卿,何事见朕?” “回皇上!”陈瑄道:“微臣奉旨接管长江水师,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水师已可入海作战,微臣恭请皇上检阅。” “哦???” 闻言,朱允炆心中大喜。 心说这陈瑄确实有两把刷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让此前只能在江河中作战的大明水师,可以开进汪洋大海。 “好!” 朱允炆旋即大喜道:“那朕就去看看,看看爱卿给朕训练出了一支怎样的大明水师!” “谢皇上!”陈瑄躬身道谢,然后说道:“三日后,水师战场经由长江直入大海进行演练,皇上可移驾战船观摩。” “准奏!” 朱允炆没有拒绝。 ...... 三日后。 金川门。 朱允炆率领文武百官,以及数千御林军,登上了一艘巨大的战船,这是大明水师最庞大的船只。 不过,船体均是用木头制造。 冬,冬,冬。 呜,呜,呜。 几声鼓号声响起,近百只战船扬帆起航,顺着长江一路向东,朱允炆站在船头,身后站着的是纠察司指挥使方孝孺,还有御前女侍官徐妙锦。 “两位!” 朱允炆笑着道:“可有在大海上航行过?” “回皇上!”方孝孺首先开口:“微臣第一次乘船入海。” “微臣亦然!”徐妙锦附和道。 “哈哈哈!”朱允炆闻言笑了,他看着前后左右百十艘大型战舰,又一次问道:“两位爱卿以为,咱大明水师,威武否?” 废话—— 当然威武了,百余艘大型战船集体出动,这还只是在长江之上,要是放在大海上,场面将极为壮观。 方孝孺觉得,目前这个世界上,怕是没有那个国家,拥有这么多大型战舰,他躬身道:“回皇上,我大明水师,天下无敌。” “哈哈!” “天下无敌!” 朱允炆说着,摇了摇头,道:“眼下的确是天下无敌,但是再过百八十年,咱这些战船,就显得很落后了。” 说着,他看向身后,唤道:“庞景仁!” 庞景仁急忙出列上前,应道:“微臣在!” 朱允炆指着周边的战船,说道:“爱卿是舰船科郎中,此番随朕检阅水师,爱卿可要仔细一些,看看能否提前造出我大明王朝的铁甲舰。” “是!”庞景仁躬身应道。 “方爱卿!”朱允炆又对方孝孺说道:“未来是钢铁的时代,将来若是我大明水师,全部使用铁甲舰,那才能真正做到天下无敌。” “铁甲舰?”方孝孺愣了一下。 大明王朝要造铁甲舰,这事儿本身就是秘密在进行,这一次也是朱允炆第一次当着这么多文武的面,亲口说出来。 方孝孺虽然是纠察司指挥使。 纠察司虽然是由原来的锦衣卫改组,但是却与锦衣卫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以前的锦衣卫权力极大,他们可以怀疑任何人,他们可以直接抓捕任何怀疑的人,而后由他们直接审问羁押。 但是现在不同,纠察司,除了战时负责情报收集,太平的时候,只是负责监督百官,如遇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可以收集这些官员的罪证,然后上报朝廷。 至于抓捕和审问等,则不再归属纠察司管辖。 所以方孝孺虽然是纠察司指挥使,但是没有皇帝的命令,他却也不敢擅自调查一些核心部门。 此时当朱允炆提出铁甲舰,除了方孝孺,还有一些文武官员也都是一脸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