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如今的情况来分析,我还想听听你对天下局势的看法,特别是关于孙刘双方间将起之战事的看法。” “在我们两不相帮的情况下,他们谁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郭嘉闻言并未说话,反倒是和不远处的贾玑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对于此事二人早已推演过过数十次,心中的看法也是一模一样。 话说贾玑这个人,别看年纪小,但将其父那股子阴险狡诈,不讲武德的家传绝学吃的极透。 当然,能被称之为阴险狡诈,其聪慧谋略自不逊色于任何人。 这俩人能在年龄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成为朋友,也是有些子原因的。 关键就在于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只关注最终胜利的结果,而不在乎其中的过程。 特别是其中交战敌方会因自己的计谋而死多少人,从不在二人的关注范围内。 只要二人开始为戏煜出谋划策,那便说明即将要做的这件事能为其谋取到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让敌人因此损失巨大,更有甚者······一蹶不振! 故而二人不常为戏煜出谋划策,可只要一出手,便能将天下大势看的无比通透,将敌我双方间的差距和优劣势悉数掌握。 “叔父,依在下拙见,胜利的一方必定是周公瑾!” “他或许无法全歼荆州刘备,但定能让敌兵败,恍如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散,哪怕有徐元直坐镇荆州,也无法改变!” 还不等郭嘉开口,贾玑便激动的率先说了出来。 “哦?为何?” 戏煜挑挑眉,有些好奇。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乃是历史上东汉末年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亦是东吴名将。 他出身名门,庐江周氏,乃是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周瑜本就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曾几何时,还在当地传出“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可见其是何等的受当时女孩子的欢心。 但这可不是他最为出名的成就。 周瑜少时便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 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 奈何此次战略尚未实施,他便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要想败,自然不容易。 再者,历史上他便曾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而今未必不能! 只是这些事情他清楚,但郭嘉和贾玑等人却不曾知晓,那又为何会觉得周公瑾必赢呢? 对此,他颇有些好奇。 “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一战而霸,雄姿英发,筹策迈伦,实乃万人之英者!” “如此英豪拓荆州,定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计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 “在下愚见,以为周瑜之辈,盖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纷出,莫可悉数,公瑾比之当年淮阴侯,也不遑多让!” 淮阴侯? 戏煜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对周瑜的评价竟如此之高,更没想到,他竟然会拿淮阴侯与周瑜做对比。 淮阴侯韩信,那可是被称为“兵仙”、“战神”的存在。 他先是领兵平定三秦,接着在楚汉之争中,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并数次以兵支援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