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8章:秦魏粮草战内幕,洗不清的曹友万
曹操自己就是用火的行家,六次中原大战,前五次都用过火攻,其中还有两次奇袭并烧敌方粮仓,所以自然会提防敌人火烧自家粮仓。
可只有千日做贼,又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应对即将到了的秦军的攻势,曹操最终决定在粮库的修建方面学习大秦,花大价钱将大型粮草全部建在地下,从而在管
理和防火上最大程度上避免被火攻。
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期,吃上一口饱饭都是最重要的事。
所以,在高产粮广泛推广,各国都摆脱缺粮的困境之后,基本上都会修建了粮仓来储备粮食,而大秦则是第一个大规模修建地下粮仓的国家。
地下粮仓最早出现虽是在汉朝,但也只是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地区小范围应用,关东、关西、江南等气候温暖的地区是不会建地下粮仓的。
原本无他,地下粮仓的修建成本,可比地上粮仓要高的多。
可既然如此,大秦又为何还要大规模修建呢?
这自然是因为地下粮仓的种种优点了。
将粮仓建在地下,粮食在低温、低氧、隔热的环境里,能够储存的时间也会更长,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粮食不变质,而且密闭的环境也易于易管理且安全。
粮仓建在地下后,就算遭遇火攻,可由于采用的是分段式的储藏,也只是烧掉一部分,很难将全部粮草都一次性给点燃。
所以,除了比较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外,建地下粮仓基本没有任何缺点,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做好防潮工作。也正是因为地下粮仓的种种优点,大秦储备粮的数量又极为庞大,而建好后则可以连续用上几百年,相当于一劳永逸的解决储粮问题,所以嬴昊才宁愿花费
更大代价,在建国之初就在大规模的修建地下粮仓。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嬴昊还有一个附带的阴谋,大秦的各项政策一直都被各国消防,所以他想各国也学习大秦修建地下粮仓,从而借助这样的方式间接消
耗各国国力。
但很显然,刘秀、朱棣、曹操等人也都不傻,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所以自然没有轻易上当。
可随着大秦的一个个大型地下粮仓建成,当了解到地下粮仓的好处之后,刘秀刘裕等南方诸侯也不可避免的心动了起来。哪怕明知这可能是嬴昊阳谋,南方诸侯还是主动模仿了起来,只是碍于国力,以及南方对地下粮仓的需求也并不迫切,所以工程规模和进度方面并不是很急
。至于中原的朱棣和赵匡胤,则觉得有修建地下粮仓所用的钱,还不如多打造一些器械实在呢,而且战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来,这个时候就是修建地下粮
草也不一定来得及。
中原三大诸侯之中,只有曹操倒是想修,但碍于魏国穷,实在搞不起,只能无奈放弃。直到神武二年,大秦进行大扩军之后,意识到战争近在咫尺的曹操,不得不考沉下心来虑各种战争来了后所面要对的问题,而在西部四郡修筑防线,以及将
大型粮仓建地下,都是曹操为应对秦军攻势所想出的对策。
兖州一马平川,除了一些坚城之外,几乎可守,所以粮仓运输以及后倾补给线的安全,将是曹军开战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军黑冰台的密探简直都快把曹魏给渗透成筛子了,曹魏地上粮仓哪怕都建在城内,可安全性还是太差,不知道什么就会被一锅端
了。
这个时候地下粮仓封闭环境下安全性的优点就尤为重要了。基于这点考虑下,明明曹魏极限扩军下,财政压力已经很大了,曹操咬咬牙之后也还是决定,在许昌、陈留、濮阳、昌邑、谯县五城修建五座大型地下粮仓
。
曹操的这一决定,遭到了除范蠡和陈宫之外,手下谋士们的一致反对,原因大概也就两点:
一是曹魏本来就穷;
二是万一没修好秦军打过来,那前期的全部投入就都白费了。
但曹操却力排众议,坚持要修建地下粮仓,因为只有将粮库建造地下,他才能放心大胆的在前线和秦军对决。
可反对派说的也并不无道理,人力物力还好解决,关键是财力,以曹魏国力,显然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这个时候范蠡给曹操出了个主意,让曹操以曹魏的名义,向宋吴两国借钱来修建地下粮库,修好了之后本金加利息分五年还给两国。
至于五年后能不能还上这笔钱?曹魏要是能在秦军的攻势坚持五年的话,就算能还上宋吴量国估计也不会要,因为这五年曹魏所发挥的价值,早就超过贷款总价值的百倍了,计较这点钱没
有意义。
曹魏要是没抗住,被秦军打的亡国的话,那自然就更不用还了。
曹操采纳了范蠡的计策,通过从宋吴两国借钱的方式,在兖州紧急修建了五座大型地下粮库。嬴昊希望各国都休息秦国修建地下粮仓,本意是是借此来消耗敌国的国力,可曹魏连修粮仓的钱都是借的,再怎么消耗也消耗不到曹魏头上,而一旦曹魏的
四座大型地下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