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23章 讨论西洋外道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3章 讨论西洋外道(1 / 3)

上回讲到明朝崇祯帝与大臣们在“乾清宫”开会,户部尚书提到因免“人丁税”造成了朝廷财政巨额亏空!

“噢?呵呵,这事儿,朕心里有数!”崇祯帝与周皇后端坐高位,扫视群臣后,威严穆穆道:“钱的事情就不用诸位爱卿们操心了,还有何事尽管奏来,朕洗耳恭听!”话音一落,崇祯帝与后妃们彼此点了点头。

“呃……臣等有本上奏。”刑部尚书徐石麒、兵部尚书换张国维 、吏部尚书郑三俊、周延儒和林汝翥等人彼此面面相觑后,便纷纷掏出奏折,高举过头后,躬身等候司礼监王公公下来收走并亲自上称给崇祯帝。

崇祯帝朱由检如今尽管只是“分身”驾临,但因其本尊修为境界已达到了“真丹后期”,精神力前大道能瞬间覆盖方圆百里区域,故即便是“分身”拿起一摞奏折,只要瞄上一眼便同样一目了然,于是放下奏折道:

“刑部说地方官在执行朝廷颁布之‘推恩令’时畏手畏脚?那朕就让‘御史’和‘宗正’以‘钦差大臣’名义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崇祯帝似笑非笑道:“都是太祖高皇帝血脉,朕虽为‘大宗’,却也不好对‘小宗’太绝情!”

“皇上英明!”文武百官们听罢后为之一振,毕竟天下乃朱家之天下,大明乃朱家之王朝,若皇帝老子能像当初汉武帝削藩那般用“软刀子”将天下反王全都收拾干净,那也就避免了“靖难之役”这种骨肉相残了。

其实,众臣工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崇祯帝由于当初看了催木匠全力催动萌头”法术,并用精神力映射出的“未来画面”后,才不希望朱家子孙在农民起义浪潮中被农民军屠杀殆尽,这才决定效仿汉武帝狠心逼迫宗亲自谋生路。如此一来,经过推恩夺爵后,要不了百年时间,便能让亲王们沦为路边卖草鞋的“刘备”。

此乃“一石三鸟”,一来极大减轻了朝廷的财政供养;二来也减轻了各藩王封地内普通百姓赋税压力;三来让地方上的土豪、劣绅、世家、大族明白朝廷的决心而不敢乱来。与长远来看,大有利于政局稳定!

“吏部说最近查到了不少贪赃枉法的地方官,但背后牵涉到朝中大臣,尤其是‘东林党人’?”朱由检面无表情道:“既然朕已提前放出风声以示警告了,但其仍心存侥幸?那就依照《大明律》移交‘三法司’处理!”

其实,朱由检心里想让厂卫特务机关直接动用私刑审讯算了,但想想觉得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公平和公正,不如先让“三法司”处理,若结果不满意,再让厂卫特务机关和“锦衣卫”出手,该杀的杀?不放过一个!

“兵部说年关将近,战马难买,因蒙古各部与西域诸藩远离内地且与我‘九边守军’有冲突,信不过我大明?还敢公然漫天要价?”崇祯帝朱由检面露狰狞道:“那就先在内地买,挑选百姓家的好马要价格公道!”

其实,朱由检自从见了“新军”以少量步兵打败大量骑兵后就兴奋了,毕竟若能让这样的“新式步兵”也具备快速机动能力,或许就能一直追着敌人的骑兵打,再配合自己现有的那几万人规模的边军骑兵,未必不能有所作为,于是笑道:“给边军将士們送足给养,把以前欠的軍饷全部一次結清,同时慰问军队家属!”

“臣等代边关将士及其家属们谢过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哈哈,还有何事上奏?”

“老臣徐光启,有事要上奏皇上!”礼部尚书徐光启如今负责训练新军,虽说是被皇帝老子点名且他自己也欣然同意,但毕竟是跨部门作业,而且还是喧宾夺主地抢了“兵部尚书”的“美差”,因此感觉有点别扭。

“徐爱卿有话不妨直说,朕洗耳恭听呢!”崇祯帝朱由检原本就很赏识徐光启,毕竟他不看好“东林党”。

徐光启一生辛苦,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在后人看来,似乎有些浪费人才了,因为他的情况就好比让纯粹“科学家”去跑业务,肯定不太合适,但在崇祯帝眼中,满朝文武多为势利小人,而君子太少了!

徐光启一生做了许多重要事情,其中三件最有标志意义:一个是翻译了《几何原本》,一个是写了一篇《辨学章疏》,第三是向内地大规模引进了红薯。此外,忧国忧民的他,还帮朝廷训练新军抵御强敌。

西元1593年,也就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陈经纶及商队渡海到菲律宾做买卖。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薯,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第一次吃了这种陌生农作物。

红薯独特的清甜香气和令人满足的饱腹感,马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于是,经过打听后,他们才了解到红薯这种作物不仅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营养丰富,味道甘美,而且产量高,立刻动心。

当时,海西大陆的大明王朝正在继续大举征兵去朝鲜半岛,与侵略朝鲜的日本丰臣秀吉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