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65章 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5章 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2 / 3)

求极严,有着高尚的科学美德。其在《天工开物》的初稿中,包含有“观象”和“乐律”二卷,是作者“宋应星”专门论述天象观测和音乐韵律的。

可是,在《天工开物》正式刊行时,作者却将上述两卷抽了出来。“宋应星”自认为这两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了。这说明“宋应星”追求实际例证,也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科学精神。

“宋应星”在阐明其“形气”论、“二气五行说”及万物“生化之理”的自然观时,已经把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构成及其发展的学说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使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具有更多哲理性和自然科学内容。运用他的这些理论思想,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去解释更加广泛的自然现象了。

“宋应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在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宋应星”为自己的著作冠以“天工开物”之名,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天”即自然界;“工”指人的技巧;“开”是开发利用之意;“物”亦物质财富。“天工开物”的意思就是“在自然界中被人工技巧开发出来的物质财富”。在“宋应星”看来,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人为万物之灵长,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利用自然,并创造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财富,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天工开物》的序中,宋应星开宗明义地说:“天授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了?”这种强调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正是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宋应星”还有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他认为“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这”说明土壤的性质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异,物种及其性状随水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分”。在另一部著作《谈天》中,“宋应星”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得更加明白,他说“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无异于刻舟求剑”。

“宋应星”在这里强调的是“变”,即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导着他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奋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学者。

后世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李以章说过:“宋应星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朴素的‘唯物沦’和‘辩证法’的思想,而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导着他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奋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学者。”

后世的“吉林大学”历史学教授龙欣宇也说:“宋应星在各个领域中体现的伦理思想,笔者的认识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小官吏,宋应星忠君、尽职、关注民生、反对不正之风等想法和行为,是在认同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础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由此对社会、对人生都有积极地贡献;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博学、勤奋,有着浓厚的探索自然奥秘和用先进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愿望,有着丰硕的成果。虽然他的伦理思想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更多的是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引领着他积极的人生。”

殊不知,“宋应星”在他十五岁那年,听说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科学著作,于是就渴望着能读一读。每当见到能读书和识字的亲友或邻居,他都急切地询问人家是否有这本书。

有一天,他听说镇上的“文宝斋”书铺刚购进一批新书,就急匆匆赶去买书,可是书架上摆的都是“四书五经”却无《梦溪笔谈》。店老板见这位少年在书架旁找来找去,心中暗暗纳闷:“这么多经书他不买,这是要找什么呢?”店老板疑惑之余,遂上前询问后才得知,“宋应星”要买的书竟会是“野书”《梦溪笔谈》。

于是,店老板告诉他:“现在的人都读‘四书五经’,学‘孔孟之道’,研究‘宋明理学’,为的就是考取功名后有机会能升官发财,而格物致知类的‘野书’书即使进货也没人买。”宋应星只好懊丧地离开了“文宝斋”。

“宋应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脑子里全是那本“野书”,到哪去找呢?找本书真难呀!他长叹一口气,无奈地摇着头,一边走一边想,只听“哎哟”一声,竟撞到前面一个行人的身上,再看地上,已撒了许多“米裸”。

这时,“宋应星”的心思才从《梦溪笔谈》回到眼前。他连声道歉,并急忙弯下腰去帮那位行人捡“米裸”(江西油炸甜味小米饼)。检着检着,眼前一亮,发现包“米裸”的废纸上竟有“梦溪笔谈”的字样?天呐!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连忙向那人询问“米裸”是从哪儿买的?自己好去寻找这本书。

“宋应星”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