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74章 异时空里的明朝和西域(之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4章 异时空里的明朝和西域(之三)(1 / 2)

上回讲到“帖木儿帝国”由盛转衰之际,“乌兹别克汗国”却迎来了东方劲敌——重创明朝的“瓦剌大军”。

西元1457年,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的次子阿失帖木儿率领五万蒙古大军,向西进入了“乌兹别克汗国”(蓝帐汗国)境内的楚河流域。“乌兹别克汗国”阿布海尔动员了八万大军迎敌,与阿失帖木儿的五万蒙古骑兵对阵于楚河旁的河谷平原地带。阿布海尔深知蒙古人此战的目的是前来掠夺财物,故而保存实力。

阿布海尔为了保存嫡系部队的实力,将非嫡系部队列阵与外围。在两军交战中,阿失帖木儿看出了阿布海尔保存实力的意图,于是就率领主力全力攻打其他军阵。结果,蒙古军主力向着那并不属于西班家族的克烈部、加尼别克部发起了猛攻。战至午后,乌兹别克军基本溃败,但阿布海尔的主力部队损失不大。

由于其他部落军队损失惨重,导致“楚河会战”后,使蒙古军对“乌兹别克汗国”进行了残酷的杀掠,以致于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惨状。“楚河之战”的惨败,使得阿布海尔权威大为衰弱,因为他的做法动摇了“国本”。

另一方面,阿布海尔对“白帐汗国”后人即克烈汗等人忌惮已久,因“白帐汗国”长期统治着“金帐汗国”,让阿布海尔觉得他们的存在会使自己的“大汗之位”变得并不牢固,因为阿布海尔一直以“帖木儿”为榜样。

阿布海尔立志要建立一个与“帖木儿帝国”相媲美的强大帝国。为此,阿布海尔不仅推崇定居,集中权力,而且还认为发展农业、商业、手工业和加强中央集权才是构建帝国强大的基石。然而,阿布海尔不明白的是,“帖木儿帝国”的根基是数字极其庞大的中亚定居百姓,而他自己的根基却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当阿布海尔率领乌兹别克骑兵南下进军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并开始控制“帖木儿”的那些不成器的后裔們时,他在不知不觉中,已开始渐渐远离自己的游牧生活了。这就给他的“乌兹别克汗国”带来不少风险。

随着各种矛盾逐渐积累,到了西元1456年,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带领着部众,与那些对阿布海尔主张过定居生活不满的游牧部落一起脱离了“乌兹别克汗国”。当阿布海尔一改“游牧帝国”的发展道路并准备做一个纯粹的“定居帝国”时,他的“乌兹别克汗国”就开始不可控的走向瓦解,因为曾经支持他的恰恰是牧民们。

脱离了“乌兹别克汗国”后,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率领部众一路向东,逐渐来到了“东察合台汗国”境内。

当时,统治“东察合台汗国”的可汗是“也先不花汗”,因为受到蒙古瓦拉人的威胁就很爽快地接纳了克烈汗等部众,并将其安置在了“七河流域”(“伊塞克湖”与“巴尔喀什湖”附近),驻守边境,抵挡瓦拉人西进。

西元1463年,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率领部众在“七河流域”的“罕儿山”一带,与来犯的漠西蒙古阿失帖木儿大军交战。击退了阿失帖木儿的蒙古骑兵后,西元1464年,“七河流域”一带脱离了“乌兹别克汗国”的部落们聚集起来,共同推举克烈为“王汗”,并将新的“汗国”命名为“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意为“冒险者”。

“哈萨克汗国”的建立,表达了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永不屈服和崇尚自由的愿望,而“哈萨克人”也以先祖“阿拉什”之名为“口号”,并以之激昂精神,鼓舞斗志。其后,又有大批游牧民族如“诺盖人”等,自动脱离阿布海尔的“乌兹别克汗国”,并主动要求加入新生的“哈萨克汗国”,使得新生“哈萨克汗国”力量得到了壮大。

“诺盖人”又称为“高加索突厥人”,使用“诺盖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之克普恰克语支,分布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及乌拉尔河一带,曾经在“金帐汗国”分裂后有自己的“汗国”,并且还有大、小之分。

一部分迁往俄罗斯波多利亚,并留在“钦察草原”继续接受“脱脱”宗主权的,被称为“小诺盖”;另一部分留下在里海以北乌拉尔河区的“诺盖人”则被称为“大诺盖”,而加入“哈萨克汗国”的“诺盖人”应该不会太多。

由于蒙古瓦拉人的入侵,并在洗劫了锡尔河沿岸繁华的“突厥斯坦”城市如“塔什干”等地之后,只留下一座座空城和废墟便扬长而去。这使得“乌兹别克汗国”元气大伤,迫使阿布海尔不得不采用取消“人头税”的办法来吸引其它国家居民前来定居,以便让自己的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恢复元气,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西元1468年,面对大批脱离“乌兹别克汗国”的游牧民族,阿布海尔心想不能再坐视不管,于是在安定了内部局面后,便汇集大军东进,开始征讨新生的“哈萨克汗国”。此战,就连南方的“帖木儿帝国”也出兵15000人相助。就这样,阿布海尔汇集各路大军之后,总兵力达到了七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向“哈萨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