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418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8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4)(2 / 3)

耶?这段话固然有夸大自身武力之嫌,但也点出了中、日两军装备的差距,即明军重型火器要远远多于倭军,而单兵火器除了“快枪”、“单管铳”、“佛郎机铳”(火绳枪)、“鸟铳等这类常规火器外,还有“明火箭”和“毒火箭”。

可见,在火力上,倭军完全不是明朝军队的对手。关于这一点,在这此战斗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在明军大举攻城之前,日军守将小西行长曾经派遣女婿宗义智率兵袭击明军大营,结果遭到李如柏火箭阵的阻击,导致日军无法抵挡明军的强大火力,不得不扔下了上千具尸体后便仓皇逃回了平壤城中。

次日,李如松指挥明军大举攻城。日本的《征韩伟略》记载了当时的明军攻击力度之大,让敌人胆寒:“以大炮攻之,声震地数十里,山岳皆动,火箭布空如织,烟气蔽天,箭入城中处处起火,草木皆焚…"

倭军被火炮打死,火箭射死,毒火箭熏死者不计其数。平壤附近的日军将领大友义统畏惧明军,率部逃跑。而朝鲜王京的日军将领也不敢出兵,导致平壤城仅一日就被明军攻破,小西行长率领残兵败将逃走。后来,他检视部队时发现,原先近20000人的第一军团,此时只剩下了不到5000人,战死三分之二!

丰臣秀吉的“征明大军”在第一次正面与明朝军队对战时就遭到了如此之惨败。在此战中,倭军在明军强大的火力之下如同土鸡瓦狗一般地慌乱溃退,可见当时的中、日两国之间军事实力差距之大毋庸置疑。

到了万历二十四年(西元1596年)明、倭谈判破裂,战端再起,直到西元1598年。在这期间,明、倭两军的大战,有“南原之战”、“稷山之战”、“蔚山之战”、“岛山城之战”、“顺天之战”、“泗洲之战”、“露梁海战”。在这些战斗中,明军处于攻势一方,而倭军则处于受势。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明君未能击败对手。

其中,“南原之战”时,双方实力差距太大,使明朝损兵折将,明军只有3000人,而倭军有50000人。“稷山之战”时,明军的诈术立下大功。而真正能体现明倭两国陆军实力的,还是蔚山、顺天一带的战事。

“蔚山之战”开始于明万历二十六年(西元1598年)十一月,明朝将领杨镐领兵20000人去围攻加藤清正的倭军于“蔚山”,但久而不克。倭寇援军大至,迫使明军战败后撤退,以致数千人战死当场!

从顺天“倭城之战”开始,于明朝万历26年(西元1600年)九月,明、鲜联军由刘挺、陈璘、李舜臣、权溧率领,围攻小西行长于顺天,也是久而不克。后来,由于泗洲董一元惨败,使得联军不得不撤退了。

平心而论,第二次“万历援朝战争”打得并不好,惨痛的失败接二连三地出现。不过,要是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些战斗记录,就会发现日军的胜利,很多时候都只是偶然,也就是说有很大几率是外部实力干涉。

比如,“蔚山之战”,在开战之初,明军骑兵先击溃了出城应战的日军,随后参将茅国器率军攻克了日军的木栅外城,导致日本守军一片混乱。可就在此时,杨镐居然下令茅国器先组织士兵割取首级。

原来,他要等待李如梅的辽东骑兵,原因居然只是他和李如梅曾经在辽东共过事,想让这位“老同事”抢个“首功”。结果,就在这段时间内,日军重新布防,导致接下来的战斗出现了反转,是明军败退撤走。

更悲哀的是,“泗洲之战”,原本明军已经快要破城了,而且岛津义弘都准备要切腹自尽了,结果却是明军中有火炮的炮手操作失误,导致大炮起火爆炸(炸膛),顺便引燃了弹药库,让日军趁机出城反击。

于是,明军全线崩溃,三千士兵阵亡,四百余人被俘,而协同作战的朝鲜军队也死亡上千人。“泗洲溃败”的直接结果,就是顺天的刘挺,权栗等人不得不命令军队撤退。这种巧合不排除有“忍者”在其中捣乱。

虽然说这几仗打得挺难看的,但是总体上,日军还是被压缩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沿海地区,一点反攻的能力都没有。这几仗的日军全是在被动防御,所以最后哪怕丰臣秀吉不死,日本人被赶下海也迟早的事。

明、倭双方最大的一次海上冲突就是“露梁海战”了。西元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后,日本摄政的五大老命令在朝鲜的日军撤退,而驻守泗洲的岛津义弘决定先去顺天接小西行长部队一起回国,好从长计议。

结果,倭军在“露梁海峡”遭到明、鲜联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而岛津义弘只率着几十只侥幸逃生的小破船回到了日本。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海战完全就是一场胜利者对战败者的大屠杀,还被载入史册。

明朝军队所拥有的高大船只像车轮碾死虫子那样,将日本战船一艘一艘的撞沉击毁,各种火器大显神威,并且这一仗总共击沉了日本的战船200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