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北朝帝业> 0029 大魏忠臣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29 大魏忠臣(2 / 2)

自然要量地为用,即便种麻也只是少量,本身的积储并不多。 纺车磨合投产之后,李泰便又拿金子换布帛,派人在左近收购麻料。收了三千多斤,左近乡里积储便就见底了。三千多斤麻料,也只是大纺车几天的加工量而已。 他这里产能是上来了,生产原料却不足。如果再去更远处收购,往来的运输成本又要激增。 眼下李泰所面对的麻烦,还不只麻料供给不足这一桩。在大院里站了片刻,他又转去旁边的织场巡视。 过去这将近两个多月,除了其他各类劳作,部曲们又打制出几十架织机。麻线还仅仅只是半成品,要纺织成布才可投入交易当中。 李泰虽然懂得制作大纺车,但也并非全知全能,对于织布则就比较陌生。所以这几十架织机也只是时下的工艺形式,仍然需要织娘们一经一纬的织成布匹。 “禀郎主,昨日众娘子织成六十多匹布。” 负责管理织场的徐娘子上前汇报,李泰闻言后便又笑着勉励几句。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这是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中所描述织布效率的内容,而在另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除了“自挂东南枝”这个梗之外,还有描写女主刘兰芝善织的句子“三日断五匹”。 可见在古代技术环境下,一名织娘一天织一匹绢算是比较正常。哪怕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女主角,也做不到日织两匹。 布的织造要比绢缣工艺要求更低,麻线也要更粗,熟练的织工一天可以织成两到三匹。一匹布宽二尺二,长四十尺,大约七八斤麻线可以织成一匹。 现今织场做工的织娘三十多人,这已经是部曲中全部懂得纺织的数量。 至于县衙派来的女性士伍,多是胡人妇女,不通织技。毕竟织布就是印钱,并不存在是闲还是忙的区别,县衙自然不会将精织娘子送给李泰使用。 “情况很不妙啊,难道真得收拾收拾准备跑路?” 离开织场后,李泰蹲在田野里,用树枝在地上写划计算着。 时令进入盛夏,田亩渐有产出,关中物价也有所回落,不再像李泰初来时一匹布才只能买一斗菽那样夸张,但一石粗粟的价格仍然稳定在五匹布左右。 现在织场一日织布六十匹,换算成粮食则是十二石,一个月就是三百六十石。这样的产出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可观,供养一家人消耗绰绰有余,庄园里其他产出都是净得的盈收。 可问题是李泰身上还背着一万石粮食的巨大债务,三个月也只能达到十分之一,巨大的缺口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虽然表面很澹定,但李泰心里也是慌得一批。如果武乡县的粮食缺口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行政消耗,他还可以试试能不能把债务拖一下。但这一批物资却是为了秋后乡兵大阅,那影响可就大了! 如果缺了这一万石粮,宇文泰可能搞不成大阅,就建不起府兵,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也就无从谈起,杨坚上不了位,后世的隋唐大帝国都将烟消云散啊! 高王,我是咱们大魏忠臣!你几十万人马搞不定的事,我帮你办妥了,封个王过不过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