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玄幻魔法>量子血灵珠传奇> 第250章 心净才是真清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章 心净才是真清净(1 / 2)

“在《金刚经》中,曾提到燃灯佛为释迦牟尼授记,好像说的也是如何摆脱命运烦恼的吧!”张其金说道。

“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可以这样对你说,按照释迦牟尼佛自己的说法,他在过去跟你我一样,是个摆不脱命运困扰的凡夫,在三界六道里流转生死。他后来发生菩提心,开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依着他所发的菩提大愿,坚持修大行,于是就用功修行了三大阿僧祗劫,一阿僧祗劫约等于1000乘于1000011,到了第二个大阿僧祗劫满的时候,这才遇到燃灯佛给他授成佛之记,说他修到第三大阿僧祗劫成佛。”

“你说的这些,我曾在《百业经》等多部典籍里看到这样记载,说是在过去无量劫难前,燃灯佛住世的时候,有个聪明并且有善根的童子,皈依佛门,修行佛法,并且他买了五茎莲花,用来供养佛祖。燃灯佛看在眼里,于是对他说:‘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张其金说道。

“这我知道,具体的情节是有一天善良聪慧的小孩看到燃灯佛迎面走来,因为地面泥泞不堪,他就把自己身上的鹿皮上衣脱下来,再把头发散开来,为佛祖铺路,这时燃灯佛祖给他授记说:‘将来在婆娑世界作佛,度化这些众生。’这个童子因此就出家修行菩萨道。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祖。”

“袁心怡,你说的这些就是燃灯佛授记的由来。哪你能给我讲一下什么是授记呢?”张其金虔诚地说道。

“授记即记名,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例如,佛问须菩提:‘我,如来从前在修菩萨行时,在燃灯佛的法会中,有没有实在的法可得?’‘昔’是很多生以前的事,须菩提说:‘不是的,据我的了解,你当时在燃灯佛那里,你真正的境界,了无所得,一切皆空,连有所得、无所得、空的境界都没有了,空到极点。’释迦牟尼佛谈到这件事情,是向众人来证明他在接受燃灯授记的时候,并没有执着在燃灯佛的授记上,这个证明的过程,当然是由须菩提帮他搭档完成的。因为须菩提解空第一,他彻悟了我空、法空之理,所以他知道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成佛,并不是因为燃灯授记而得到真法,而是佛自己扫清了障碍,没有了执着之心,才被燃灯佛认可。”

“原来如此,哪像在开始时提到了庄严净土,又指的是什么呢?”张其金问道。

“这就很好理解了,庄严就是庄美威严,也有装饰的意思。佛经中一种庄严指代菩萨眼中的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穷尽,另一种庄严就是指诸佛净土的最无上庄严了。净土,是指圣人所住的国土,因这种国土没有烦恼、欲望的垢染,所以叫做净土。也有前人附会说,净土之内纯以金刚制成,里面皆布满宝物,一片庄严的氛围。但真正的庄严净土没有一个可以具体描述的样子,因为所有的相都是因缘假合,是不真实的存在。要是凭空想象出一个样子来,说那就是庄严佛土,那就没有庄严可言了。因为庄严是绝对的清净,绝对的空,绝对不是能想象的。”袁心怡说。

张其金听着袁心怡的讲解,不得不佩服她对佛学研究的造诣很深。

袁心怡接着说:“其实佛住在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心地清净无垢即是佛土。因此,真正的庄严净土是心空,一念悄生的清净之心才是净土。就是心净才是道。”

“这点我明白,这其实就是心无所住而生清净。也就是说,发心要离相,修行要无住,心无所住才能不被凡尘蒙蔽,清净无垢。修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一发心一生都要去清净自性,无论无碍,这样才能由浅入深接近佛的所在。”张其金看了袁心怡一眼继续说道:“心地清净方为道,修行的关键全在一颗洁净心。得罗汉果,不住罗汉果位之相;被古佛授记成佛也不住授记之相;同样菩萨入凡尘度众生,也是心越清净,智慧和神通就越增长,一定不要掉进色、声、香、味、触、法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修行的层次全在于心地“清净”的程度。哪什么是清净心呢?”

“什么是清净心?我告诉你,清净心不是一个光圈,也不是一朵莲花,它是能够观照自我的一种空灵,是无执着的心,有执着即被染污,心无执着才能清净。如果勉强地说是镜子的话,也是一面空镜子。因为第一层的清净是它照见周围全是虚相,把所有能见之相全都空掉了,但进一步它自己也是不实的存在,周围空了之后,它也会出现空的原形,这是一面能照见自己的镜子。佛讲的清净心,就是无执着的心,有执着即被污染,心无执着才能清净,清净心人人都有,生来就是清净无垢,离一切之妄念染污,所以也叫自性清净心。以清净心修佛法,才能得般若实相,也即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因此,清净心是般若之本。”袁心怡说。

“那我们怎样才能生清净心呢?”张其金问道,

“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不执着。离相,是不为宇宙万象万法所惑,能持清净本性,超脱于其上而不执着,所以离相仍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