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444章 七十古来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章 七十古来稀(1 / 2)

沈青云想都没想否决了,“将士为朝廷出生入死,身后还有无数个家庭,这些开支不能节省,还有太元城和州玳那边,正是关键时刻,朕让伍大人管控后方粮草以及兵马,纪大人你积极配合他。”

纪信厚其实就是这么一说,跟着皇上也不是一两天了,知晓他的性子。

“军政的开支不能缩减,那臣子的俸禄恐怕得延后发放了,还有各个衙门的开支都得缩减,皇上,这是臣列的清单,还请您过目。”

沈青云想了下,道:“纪爱卿你与鲁爱卿协商一下,延后是怎么个延后法,既能安抚好人心,又不影响前方战事。”

纪信厚只好应下。

……

小河殿

萧筠面前放着一壶茶,几盘点心,对面坐着拘谨的沈老头。

别看沈老头已经是太上皇了,但面对萧老先生,始终觉得自已只是个泥腿子。

“老先生,今日前来,是有何事吗?”

萧筠笑了笑,道:“没什么要紧事,就是国子监弄了一次半年考,这不,眼看就要过年了,我就想着把结果呈给圣上,再过几天就要放假了,也该回墉县与家人过年了。”

“原来是这样,时间过得可真快。”

“是啊,真快。”

沈老头很怀念以前,道:“说起来,我们也好多年没回老家了,也不知道小河村怎么样了?那些熟人都还在不在?”

其实自从沈青云登基以后,小河村的大半村民都从百跃迁移到京城了。

他们的后辈子孙,很多都有了一官半职,凭着圣上老乡这层关系,阶层发生了改变,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而留在小河村那边的,死的死逃的逃,已经没剩下多少旧人了。

不一会儿沈青云就来了。

郑柔儿在厨房给陈氏打下手,婆媳两个难得这么相处,说的都是一些家常话。

陈氏道:“人太闲了也不行,肩痛手痛腿痛,哪哪都不舒服,稍稍忙碌起来,什么毛病都没了,我这啊是天生的劳碌命。”

郑柔儿笑着道:“你这可是富贵命,多少妇人能当天子母亲,等会儿让太医给你看看,身体得养好,以后还有大把富贵等着你呢。”

这话把陈氏心都说舒坦了。

郑柔儿默默看了一眼陈氏发白的头发,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院子里

沈青云正在看那份成绩单,越看心中越欢喜,“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群学子中,还是有不少聪明人,把他们着重培养,到时候派到相应的各司,发挥他们的长处。”

萧筠点了点头,道:“这次放假,很多学子明确不休息,想要个锻炼的机会,于是臣就和张夫子商量了一下,张夫子应允他们去工部。”

沈青云高兴道:“这倒是个好主意,那就辛苦你们了。”

话锋一转,沈青云说起了市舶司。

沈青云用手蘸了茶水,在桌上比划着,“这次战事也给我提了个醒,完全靠陆路还是太慢了,要结合海上才是关键,水运这一块一直由张信负责,贸易可以慢慢展开,但军事防备却得筹备起来。”

萧老先生一向不参与政事,就算沈青云主动说起,他也是摆摆手,“老臣年纪大了,对这些事一窍不通,圣上怕是找错人了。”

沈青云叹了口气,萧筠的心思很简单,不参与政事,也就意味着不参与朝堂,这是个明哲保身的好办法。

当初萧老先生传闻天下,但他能固守一方,不入仕,光是这一点就能看出他的心思。

这次要不是学子闹事,加上有师徒情谊,不然也很难让他入京。

沈青云笑着道:“先生误会了,我是想让你把学子往这方面培养,市舶司事多又杂,您老好好享福,我也舍不得让您辛苦。”

萧筠这才放心,摸了摸胡子,道:“老臣记下来,还请圣上放心。”

陈氏从厨房出来,笑着道:“你们也别光喝茶了,该吃饭了。”

沈青云走过去,搀扶住陈氏,心疼道:“娘,你辛苦了,这些事以后就交给宫人去做,你好好歇着。”

陈氏叹了口气,道:“老这么呆着也不行,多动动免得全身痛。”

沈青云还不知道这事,郑柔儿适时在一旁给她解释,“娘说最近身体酸痛,我让太医给她调理调理。”

沈青云一直忙于政事,在百月的时候天天跟将士们混在一起,要不就是在衙门办公。

后来去了岩门关,几次大战,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登基以后更不用说了,光是每天的朝会折子就够他忙的了,最近战事吃紧,国库不足,一桩桩一件件有得忙。

他还没注意到陈氏和沈老头年纪已经很大了,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而沈老头和陈氏已经六十多了。

沈青云突然生出一股恐慌,害怕至亲离开。

他喉咙有点发紧,忍着酸涩,道:“娘,以后我天天过来吃晚饭。”

陈氏一喜,笑着拍他的手,“好好好,我巴不得你一天三顿都过来吃。”

战事吃紧的事瞒不住,尤其是俸禄延后、衙门开支缩减,宫中用度大减,不少人开始害怕了。

太元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