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细雨后,白鹭悠鸣空;泊船渔家处,石泉冉冉流。”
“银屏新烛读书声,夜半秋蝉雨……”
“远山北风高……”
……
“意境太差,不够新意。”
“平仄韵律都不懂,还敢作诗。”
“这首诗倒是尚可,但可惜词不达意,应是‘抒’而非‘舒’。”
……
三位大儒坐于高台,将挑选后的诗词再做一一点评。
楼下的两国读书人皆是内心紧张。
当有人听到大儒夸赞自己的诗作时自然面露喜悦,可当有人看到大儒捧着自己的作品摇头叹息时也会难免失落。
最终半个时辰后,三位大儒相互对视一眼。
他们三人同时起身。
楼下两国读书人见状纷纷安静了下来,他们此时的目光都聚集在三位大儒身上。
最终还是本轮主判孙尧文起身宣布道。
“本轮乾国胜。”
乾国?
这个结果一出,楼中一片死寂。
紧接着乾国那边的读书人一片欢呼雀跃。
而燕国这边读书人却一个个脸色跟吃了屎一样。
不过碍于三位大儒的颜面,纵使他们不服也不敢开口质疑。
随之孙尧文便取出胜出之人的诗作,打算掀开糊名公之于众。
“本次胜出诗作名曰: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一出,两国读书人哗然。
纵使乾国这边众多读书人内心有千万般不服,也不得不承认,此诗之高非他们所能及。
楼上,乾国百花郡主这里。
当荣王听到全诗,他不禁大喜夸赞道:“晴儿姐这又是你的新作?”
百花郡主面露轻笑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微微颔首。
见状顺王也忍不住夸赞道:“晴儿真是大才,看来这次我们赢定了。”
闻言百花郡主笑而不语表面看似淡定平常,但实则内心只差飘上天了。
“一群土著,我可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新世纪女青年,用前世的唐诗三百首在这儿打这种低层次的局还不是碾压。”
……
当孙尧文念完胜出作品后,楼中两国读书人欢呼归欢呼,但实际上他们更期待这首诗到底是谁做的。
可等了良久,那孙尧文就是不说,念完诗后就跟卡壳了一样。
“孙老,怎么了?”周颐有些不解问道。
程雍也是好奇看去。
孙尧文一脸古怪将那写着登高的古沁堂宣纸递了过去。
二人接过一看‘王佩郎’?
这……
不对啊,王佩郎明明是他们大燕人,而且还是济州的秀才。
如此他的诗作怎么会出现在乾国的作品堆里。
二人揉了揉眼睛,还确定了一下宣纸左上角写着的字,确实是个‘乾’字啊。
最终三人叫来了醉仙楼的掌柜的。
对于王佩郎,贤佩郎君的名号,但凡是济州城做生意的没几个不知道。
所以醉仙楼的掌柜的自然也是奇怪。
不过随之他又保证道:“所有诗作都是我派人盯着收上来的,绝对不可能搞错。”
此话一出,三人俱是沉默。
最终还是孙尧文道:“我来宣布吧。”
闻言两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此《登高》之作大才,乃乾国王佩郎。”
伴随着孙尧文的话音落下,两国读书人再度哗然。
“王佩郎?王佩郎是谁?”
“这次郡主带来的读书人似乎并没有这个名字。”
“王佩郎?莫不是前两天听到的那个济州才子贤佩郎君?”
……
“王佩郎?怎么可能是他?”
“他不是我大燕的读书人?”
“这厮莫不是因为得罪了靖南王,所以投了乾国?”
“王佩郎人呢?”
“王佩郎他枉为读书人,居然敢倒行逆施帮乾国。”
……
对于王佩郎的胜出,可以说两国读书人都疑惑。
只是不同的是,乾国读书人要么是好奇王佩郎这个人,要么是觉得心里憋屈,虽然乾国这轮胜了,但却是个燕国人做的诗。
而燕国这里可复杂的多。
有的人好奇王佩郎怎么突然去帮乾国人,有人大骂王佩郎枉为读书人,明明是燕人却帮乾国胜出,更有人质疑这首诗。
毕竟在场的燕国读书人可有不少东疆五州乃至济州本地的,所以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对王佩郎熟悉的人。
而王佩郎什么水准,他们自然清楚。
如此这般大作,怎可能是王佩郎做出的?
……
“王佩郎人呢?有能耐你出来?”
“这首诗绝不可能是王佩郎作的,我是他同窗,他什么水平我再熟悉不过。”
“好个狼心狗肺之辈,只会藏头露尾?”
……
楼中燕国读书人骂声一片。
三位大儒见此对视一眼。
最终孙尧文开口道:“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