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万道长途>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东海海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东海海边(2 / 3)

往往倾覆。 其习性昼喷水,为潮为汐。夜喷火,海面尽赤,望之如天雨火。予诗云:“势欲吞舟去,光先喷火来。“又云:“海鳅吐阴火,千里波潮红。“ 雄伟的大鱼并未耽搁,只是慢悠悠的游走,口中不断吞吐着潮汐,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花。 李启和老马对视一眼,李启长舒一口气:“这还在岸边,就已经见到了这般场景了,这东海……该有多么壮阔啊。” 老马连连点头,发出声音:“律律律……” 李启听见,笑道:“懂你意思,那我们先下去吧,不飞了,先找找当地人。” 老马闻言,立刻往下飞去。 作为龙驹,他有踏水之能,不用担心沉下去。 刚刚他给李启提的意见就是,李启不认识路,倒不如直接下去,在水面上找找其他路人,问问路,看看东屿在什么地方。 李启是知道东屿的存在的,这种海上都市是理道和东海合建的,一共有六千多座,每一个都有编号,分布在东海的沿岸。 目的就是充当外来者的落脚地,港口,以及补给点,毕竟不是所有外来者都能在东海生存的。 哪怕是李启,在东海恐怕也很难单独生存。 和别处不一样,这里的大海,天然就具备某种位格压制,好似连成一体…… 李启知道原因。 有一位传说中的大能者,东海龙君,曾经炼化了整片天下的大海,将其作为自身的道场。 当然,这位龙君已经死了。 昔日,这位龙君在神道和人道中间反复横跳,一边接受神道天庭册封,成为‘海神’,又接受人道朝廷册封,变成‘龙王’。 他自己又是真龙一族的高位者,虽然及不上‘青龙’‘应龙’这般强大,但据说也是摸到了二品的边缘。 但如此三方乱跳,还敢占据炼化东海的海洋,希望以此作为道基而晋升…… 最终的结果就是他被人抽筋扒皮,如今凉的透透的,这还是当初那位人皇亲自出的手。 人皇出海,亲自射杀海神,现在已经成典故了都。 不过,龙君虽死,但这片大海被炼成一体这件事,却已成事实,不知道为什么,也没人强行打散这个整体,总而言之,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所以如今的东海,实质上是一位接近二品的存在的道场,其中凶险不知道多少,宝物机缘也不知多少,据说还有昔日龙君被那位人皇射杀之时,纷飞的血肉,鳞片,乃至于体内小天地残骸坠落到整个东海,形成了一片片宝地,洞天,给东海增添了不少生机。 当然,也让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格局。 比如说,妖龙。 同时,李启来之前也调查过这里的社会情况。 看书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好好养成,旅行之前多了解了解,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看过书之后的李启,知道东海和其他道统都不一样,因为……真龙实在太少了。 作为一种出生九品,躺着睡觉到成年,就能七品长生,稍微修炼一下六品是保底的种族,真龙的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以,真龙很难维持这么巨大的疆域,因此东海的生态是由大量的‘妖龙’维持的。 那些认可真龙们修行的天演之道的妖物,会脱离妖道,加入东海。 妖龙,才是东海最大的族群。 各种各样的妖物,纷纷化形成龙,所谓诸龙易形,各种灵蛇神龟,大鱼海马,都奔着化龙去的。 为此,真龙们甚至还修筑了‘龙门’这种奇异的建筑,以帮助这些妖物化龙。 正所谓‘龙门有龙见,观之千数。’ 只要你去龙门,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见有妖物尝试将自己化龙,每天成功的都有上千条。 至于失败的? 那就不知几何了。 这些妖龙,一个个最喜欢借助当初‘龙君’的残骸,以此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个疆域,各自占据一块宝地。 龙君遗骸,是东海妖龙们争夺的最激烈的东西,而真龙对此不闻不问,毫不在意。 也就是说,东海实质上的地头蛇,是妖龙们。 真龙只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次李启已经做好了一条真龙都见不到的准备了,神龙见首不见尾是个很形象的说辞。 除了妖龙之外,还有一个群体需要注意。 那就是寻宝者。 龙君遗骸,是当世已知的,唯一公开而且没人管的大能尸体,并且位置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东海的任意一个地方。 只要你有本事,有能耐,那你就能来东海扒拉扒拉,看看能不能找到。 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寻宝者过来,在东海拼命,寻宝,试图给自己挣出一个富贵未来。 寻宝者是个很危险的活计,不仅要和各类妖龙竞争,内部也要天天厮杀,更别说龙君遗骸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东西,一不小心可能会被自己寻找到的‘宝’给弄死。 比如龙君之血,那玩意儿活化之后可是七品,一滴血就能打死很多人了。 所以,真龙们的不作为,妖龙的盘踞,龙君的遗骸,寻宝者们的聚集,这些让东海这片地区相当的不太平。 不过,李启已经算是有自保之力了,倒也不必太过担心。 这么想着的时候,李启突然看见,前方有一座……浮岛。 “找到可以问路的了,走,老马,我们去那边。”李启结束了思考,对老马说道。 老马昂头嘶鸣,加快脚步,在水面上飞速前进,朝着那座人造浮岛跑去。 这些浮岛,就是人族的栖息地。 东海也是有人族的,只是一片水国,偶尔有海岛,也早已被占据,而且面积有限,容易坐吃山空,所以东海人族多以舟楫为食。 他们用自己独有的办法,编织舟船,形成一座座人造小岛,在海上漂浮,乘鱼而往来,以艇为家。 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