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不能没有志向,有了志向,为之拼搏,才能成就大事...若是满足与现状,不肯进取,只用谦逊的话来隐藏自己的懒惰,那能办成什么事呢?你既然有这样的能力,就当以天下为己任,要以宰天下为己志,不可再说这般言语!”
公孙弘急忙低头,“唯!
”
陶青坐在另外一边,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不住开口说道:“御史公啊,这朝中群臣尚且没有认可,您就已经准备起施行的事情来,会不会有些太急了?”
刘恒平静的看了他一眼,“不必理会他们,只管操办就好,他们会同意的。”
刘恒收起了这些文书,站起身来,对公孙弘说道:“你现在就可前往工部,跟陈工部商谈初次考核的事情。”
公孙弘一愣,问道:“商谈什么呢?”
“你自己去想!想商谈什么就商谈什么!”
“唯!”
公孙弘知道,这是御史公准备磨砺自己,其实这在御史府内并不罕见,刘恒会针对不同官吏的缺点,有意的增加他们的本领,帮助弥补他们的缺陷,跟随刘恒的那些官吏们,在短期内都大有长进,本事能凭空高出一大截来。
朝议的内容当然是藏不住的,很快就在整个长安传的沸沸扬扬。
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这件事在太学里引起了激烈的争辩。
可局势并非是有心人所想的一边倒。
太学生们居然支持这个法令,认为要改善匠人们的待遇和地位。
这让那些推动者目瞪口呆,按着计划,不该是太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然后将这件事给闹大了,让提议者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吗??
若是在十年之前,或许真的会如他们所想的那样。
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忽视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大汉鸿烈。
刘安的这本书里,包括了很多新知识,当然也包括对工的理解,刘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在书里多次提到了这个概念,并且结合当下,详细的讲述了尚方的重要性,他们这些年里的贡献,将科学技术称为黄老家一直都在追求的神仙之术,无中生有,以自然之力为自己所用...他的这种科学修仙,导致黄老思想大变革。
黄老已然不再轻视匠人,甚至自己都化身为匠人,整日修仙,做的试验比那些墨家还要多,比尚方还要危险。
而在大汉,黄老是拥有着极大话语权的。
太学内就更是如此了。
虽然儒家发展的很快,可黄老的老大哥地位没有下降,尤其是大汉鸿烈出现之后,更是立足与不败之地,傲视群雄。
当消息传到了太学的时候,黄老学子们表示,这真的是太好了!
往后我们修仙还能拿待遇,这多好啊,这不是庙堂鼓励我们去修仙吗?
什么?你敢说我们黄老不是匠人?没看到我们的新发明和新发现吗?
反对声最大的儒家,直接被黄老吊起来捶。
董仲舒固然很勐,可惜,他遇到的是加强版的刘安,刘安不在长安,可他的思想却还在此处活跃,董仲舒目前压根就不是他的对手。对刘安的那套科学技术论,他也没有任何应对的办法,他的理论不足以攻破人家能自圆其说的主张。
而且,董仲舒也压根就没想过要跟太子过不去。
诸多儒生们聚集在太学,讲述着这件事。
几个最为出色的弟子,似乎都将这件事当作了自己的机会,大声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想要因此而出名。
董仲舒安静的坐在了末席,一言不发。
周围的儒生们时不时就会看向他。
郑奇起身,认真的对众人说道:“诸君,不可如此冲动,其实这件事也并非是什么坏事,我从报纸上看了不少地方的发展,工事对地方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从农具来说,光是耕犁的发展,就在一年之内提升了整个大汉两成的粮食收入....诸君可以想想,这个提升是何其巨大的,我们光从河内郡来说,在耕犁不曾推广的时候...他们的粮食产粮在...”
看得出,郑奇是个实干派,并且做了很多准备,他这里有很多详细的资料,他认真的分析对比了起来。
“从这些对比里能看出,工之利,不可谓不大,每一次的改善,每一个新机器的出现,都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既然是有用的,我们就不该否定,更不该在这里大放阙词,这对我们儒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他还没说完,当即就被人所打断了。
“呵,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原来也是奉承黄老的小人!”
一旁有儒生讥笑道:“此人出身地方豪强,为富不仁,专门鱼肉百姓,他当然是赞同这些的!”
“你也配谈儒家之利害?”
众人群起而攻之,郑奇的脸色顿时就变得极为难看了。
眼看他们的话越来越难听,董仲舒缓缓站起身来,董仲舒这么一起身,原先还嘈杂的环境顿时安静了,儒生们全部都闭上了嘴巴,安静的看向了他。
“其实,郑君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董仲舒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