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1 章 Chapter21(1 / 5)

Chapter21

9月20日,晴。

阳光灿烂,秋风宜人。

假如达西写日记,这本该是今日内容的开头。

来到剑桥一周,除去第一夜遇上沃德故意挑衅,之后心情一直处于愉悦状态。

尽管剑桥年市不能免俗,游客多到摩肩接踵,难免发生擦碰。

尽管大大小小的摊位传出不绝于耳的嘈杂叫卖声。

这边叫卖糖果了,那边叫卖文具了,各自吹得乱坠天花。似乎吃了这颗糖就能百病不侵,用了那支笔就能成为当代文豪。

尽管空气先被各地贩运来的不同辛香料熏入味。

来往马车又不可避免留下马粪,让辣、香、臭的混合气息创造出鼻子刺客。

这样的大型集会是从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全方面攻击人。

即便如此,达西还是经受住了这些挑战。

出游愉快与否,终是取决于人。

宾利性情随和乐观,对各种新鲜事物有探索欲。

与这样的友人出游,绝不会沉闷无趣,而能时刻领略隐藏在平凡生活里的美好。

达西依旧无法喜欢剑桥年市的总体环境,但他承认这里的活动并不庸俗,有发人深省的精彩之处。

比如《迷情与秘密》,就不是烂俗的二流戏剧。

从前没听过红月亮剧团,演员们都没什么名气,可他们的演技唱功超群,剧情内容更引人深思。

达西渐渐改变了对剑桥年市的刻板认知。

主动提出与宾利四处逛一逛,走进不起眼的小巷,挖掘藏在剑桥镇角落中的风土人情。

整个剑桥镇几l乎都被笼罩在热闹年市氛围内。

别看一些学院门户紧闭,给学生们设置了严格的门禁限制,但高傲如国王学院的学生也会偷溜出来。

这种情况下,气氛清冷街巷显得尤为少见。

达西与宾利沿着剑河行走,不久后拐入一条无人小巷。

两侧灰砖染上岁月的痕迹,无法分辨墙体的斑驳色块是什么造成的。

“剑桥与牛津不一样。”

达西站在客观的角度,“牛津庄严,剑桥质朴。两地都有河流,剑桥向剑河敞开了怀抱,但牛津被夹在高街与宽街之间。牛津各个学院背对大路,与世俗隔绝开来,肃穆到没了牛津镇建立之初的气韵。”

牛津镇,顾名思义是牛群涉水渡河,抵达了某个渡口边的草地。

查韦尔河与泰晤士河交汇于此。

牛津水流平缓,牛群在渡河后,蹄子湿漉漉地沾着淤泥。它们毫不在意,悠闲甩着尾巴,吃着鲜美青草。

当牛津镇上建起了牛津大学,却很难在穿行牛津各个学院时一窥河流景色。

剑桥不同。漫步小镇,剑河蜿蜒,悠悠流水,带来了自然与安逸。

总体来说,19世纪的牛剑上空都飘荡着中世界的老幽

灵。

牛津比剑桥更加封闭保守。说得好听些,是坚守着旧日荣光。

宾利:“您当初选择就读牛津??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想必是更偏爱那里的氛围。”

达西:“那也是家族传统。”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走入无人小巷。

这一带是小镇的居民区,今天却安静得有些过分,安静到能听到几l百米外的集市叫卖声。

难道这里无人居住?

达西取出年市参观手册。对照可知,小巷叫做「鹅毛巷」。

这里没有商家,都是居民住宅。

巷子很长,沿途没有岔路。假如走到尽头,视野会豁然开阔,进入卖调味料的集市区。

“也许大家都出门了?”

宾利猜测,秋季年市是剑桥镇全民活动,绝大多数镇民不是去玩乐,而是出门工作。

游客大量涌入后,镇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比如洗衣店生意暴涨需要大量女工,街头有很多儿童在做向导指路。

当走过小巷的一大半路程时,身后传来奇怪的动响。

不,准确地说不是身后,而是脚下有奇怪动静。

乍一听以为是地震了,但地面没有晃动。

仔细去听,像是有人在地下乒乒乓乓地拆家。

隔着泥土与石子听不真切,似乎是哐哐当当,又夹着喊叫声。

怎么回事?

达西与宾利不解地对视一眼。

不等两人决定要不要探个究竟,就听到从小巷两侧传来“咚咚咚”的窗户敲击声。

下一刻,就见窗户破开了。

一支空袭部队蓦地夺窗而出。

是大公鸡战斗鸡群,大鸡展翅,高速飞翔。

来势汹汹,遮天蔽日。

它们的目标似乎很明确,瞄准的就是在路上的人类。

小巷上,有且只有达西与宾利。

两人首当其冲,成了公鸡群的攻击目标。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脚,两个人颇有自知之明,懂得赤手空拳无法应战一群战斗力爆棚的公鸡。

跑,是唯一能做的事。

跑的方向也被限定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