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的汽车制造厂早干起来了。
陕汽的SX250、红岩CQ260、CQ261、柳汽的飞跃牌130、南汽的WD35、NJ50A、NJ70A、巢湖的130、汽的SH130、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东方红665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当然了,还有今天参与会谈的主角,京城二汽,以及京城二汽的争气车BJ130轻型卡车。
从这一时期的重、轻型卡车生产企业发展来看,绝大多数工厂还是延续着自主生产所有零部件的传统。
应环境和政策要求,也是为了防备需要,只能背负沉重的生产包袱。
二汽为何建厂需要九年,那是国之重器,行业基石,有了一七厂和二汽厂兜底,轧钢厂也好,京城二汽也罢,才能坐在这讨论零部件采购供应链的可能。
有区别于轧钢厂将汽车制造厂放在独立三产产业计划中实施建设,京城二汽还是在京城工业的指导下开展计划生产工作的。
也就是说,京城二汽是接到了京城工业的订单和需要计划,这才决定要生产轻型卡车的。
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二汽有任何需求,以及建设需要,京城工业都是要充分支持的。
这一点轧钢厂就得不到,包括资金和人才的倾斜,完全没有。
要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轧钢厂才是典范。
当然了,没有财政和人力的倾斜,没有政策和指导帮助,轧钢厂在汽车工业管理有着较高的自由度。
尤其是生产和销售,完全不用担心计划部门给出的价格和销售区域限定。
也就是说,轧钢厂在完成计划经济赋予的生产任务后,多余出来的生产力和人力,创造了多少生产价值,全由工厂自己负责。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由工厂自行解决销售渠道,但要符合行业规定以及品质限制。
这一点也是京城二汽所羡慕不已的,没有笼套,走的很轻松嘛。
从工厂的建设就能看得出,轧钢厂的汽车生产线相对来说还是很简单的。
主要是喷涂装流水线作业区,外加零部件仓库和整车试验车间。
包括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也是走的流水线,且以贸易补偿的形式从国外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
这一点是京城二汽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可以学习。
今天古力同是带着充分准备来的,首先要谈的就是生产线技术的引进。
是的,不是生产线设备,而是技术,现在轧钢厂的技术也能卖钱了。
有赖于京城机械二厂的合作,轧钢厂也开始就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二次开发销售了。
这一套五马倒六羊的手段,还是李学武搞出来的,李怀德私下里没少说他黑心,但在会议就不只一次地对贸易管理工作提出表扬。
技术和设备都是轧钢厂从国外用真金白银换回来的,凭什么就无偿分享给其他企业啊。
这一点同一七和二汽不同,他们是拿组织的钱,办组织的事,没有财政的担忧。
但轧钢厂不一样,自负盈亏的三产企业,必须创造外贸价值。
京城第二机械厂负责生产线设备的制造,没有销售权但可以获得收益分成。
不仅仅是生产线技术李学武要卖,就连跟玻璃厂合作的玻璃钢生产技术和装备他都打算二次加工销售。
反正这玩意儿又没有专利,更别谈什么技术保护了。
趁着现在有技术领先优势,狠狠地卖他一波。
国内其他厂家可以购买和生产,但轧钢厂不需要担心对方会超越自己。
内地市场太过于庞大了,现在生产什么都有的卖,似是轧钢厂这般搞市场经济的不是很多。
眼光和决策也是左右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何况轧钢厂完成第一批的生产线安装,还要进行技术拓展和升级的。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
在当前阶段,绝对不能吃独食,否则要挨打。
二汽其实已经获得了新厂区的建设审批,工期三年。
但因为轧钢厂的汽车工业崛起,尤其是依托陆运和海运,结合东北和本身轧钢厂的重工业基础,完成了三产汽车零配件的供应链打造,他们也想要改变生产策略。
剪除掉可以采购的通用零部件结构,再委托生产一部分零部件,最后只保留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
同轧钢厂的思路一样,快速建厂,快速实现汽车生产。
轧钢厂已经放出风声,现在引进的流水线和生产技术都可以谈,所以在价格就有了很大的突破。
接下来还要谈发动机、发电机等动力系统加工设备的采购。
轻量化工程塑料零部件采购、特种钢材零部件采购。
所以二汽在流水线等技术设备的谈判价格并没有吝啬。
本来轧钢厂想的也不是用这部分技术发大财,技术销售可以是一锤子买卖,但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绝对不是没有下一次的。
这边要价不狠,二汽也有心合作,所以午的会谈基本敲定了合作的大概框架。
接下来就是两边的技术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哪些零件需要采购,哪些零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