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科幻灵异>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344章 赛场最亮的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赛场最亮的光(1 / 3)

赛前, 有人曾经问过张简方,是否要将WINGS的数值调高,宽度放广。

“以前我们不也是会对难度跳跃额外加分吗?AI的话, 范围给得充足一些, 也能在冬奥之前给大家鼓鼓劲、安慰安慰。”对方是这样说的。

张简方也犹豫过。

各个国家的国内赛之所以不被ISU认可成绩, 一是裁判不由ISU指派,二是规格不够, 参赛选手的人数不同,三是评判规则由该国冰协负责,存在差异。

比如大鹅家的罗刹杯就会对一些旋转多加分,兔子家的就是对挑战难度给出一定鼓励分,还有许许多多闭着眼睛打分的情况。

反正是关起门来自家比的, 可谓是该国冰协的一言堂了。

自然,也会存在霓虹那边,伊豆川雪绘技术大退步以后被教练组半抛弃, 从而疾速损失待遇,被苛刻打分、压分。也有天草梨绘这种, 需要给同组的关系户让分、JSF刻意压分等等, 这类的情况出现。

怎一个混乱了得!

而且, 国内赛水分,是公认的。许多选手国内赛的分数都要比国际赛好许多, 所以各个国家的锦标赛只能纵向对比, 而不能拉出去跟其他国家的选手作横向对比。

张简方拒绝了这个提议。

“说白了,”他当时的语气不算好,“我们缺的不是宽度。”

是公平。

有人纠结过要用哪种规则, 他们将这些年WINGS归纳的规则宽度命名为丛澜2015、丛澜2016、褚晓彤四年平均、楼翎两年综合……

从这里面也能看出来, 丛澜在得分时的赛季收紧情况。

就像是丛澜2016赛季无理由的自由滑P分74打起, 就像是楼翎3A高飘远才能得到一个2.14的困难程度,就像是褚晓彤P分被压给其他选手让位置的弹性范围……

张简方说:“我们按照技术手册来。”

按照ISU出版的,最新的,标标准准的裁判技术手册。

细抠每个条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经过大数据和算法分析,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统计,以及一定程度的赋值,并将其可视化。

WINGS细致到一个跳跃的进入过程里从压步到起跳之间,距离、时长、滑速、用刃、单足与双足(简易困难程度)对比、衔接步法的个数与难度与复杂度……开发人员以前很喜欢看大家的跳跃,这些年补充完数据库之后,哪怕见到了丛澜的4Lz,个个都是神色发苦。

滑行大半个场边,多用双足压步调整速度和控制,少单足步法与转体步法,简单步法进入跳跃,衔接步法后又待机准备跳跃……根据每一个维度来圈定范围,最后得出这个跳跃的进入分值该是多少。

再去评价这个跳跃的高度、远度、跳跃轴等等,然后是落冰。

可又有了新的问题。

比如,双足压步的滑速可能会比单足转体衔接复杂的滑速要快,简单步法的进入速度可能会比复杂衔接的进入速度要快,或者……

也存在都是差不多的跳跃进入,一个可能双足压步少一些,一个可能起跳前的步法略难一些……

如果摔倒了呢?那这个跳跃要怎么平均地去看?因为有人的摔倒是跳跃质量差,有人的摔倒是空中姿态不错只是落冰阶段不行,也有人是纯粹的失误而已。

滑速快的进入不一定就会得到高分值,滑速慢的也不一定就会是最低的。

要知道,一个跳跃看的不只是它的空中姿态,也不是简单的高远度,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

若这个跳跃整体很好,只是滑出后有点滞涩,那么就应该在原本+3的基础上有所抵扣,而不是一股脑地去从“滑出ot该扣多少分”开始算。

这是一套格外复杂的评分细节,细致到让人看着密密麻麻的代码,都不知道要怎么去找那一堆的标注。

但结果是好的。

为人诟病的“明明是差不多的两个跳跃,为什么一个人的分数高一个低”,“双足压步多的为什么只比单足复杂衔接的低那么一点”,这类的问题,在这个赛场上不复存在了。

只要这个跳跃有依据,那么它的分数就是该有多少,便有多少。

WINGS拿之前的训练赛练过手,效果还算不错,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次的全锦赛上,它成为了裁判席的主要担当。

甚至担心裁判瞎给分,连一些它无法判定的部分,也根据WINGS的各小项结果综合,给了裁判一个评分区间,就像是丛澜P分中的IN,堂溪他们不是从0.00-10.00的维度去打,而是只能从9.75-10.00去给。

也就是要么9.75,要么10.00,不允许在WINGS判定节目综合等级趋近10的情况下,P分单项最低该在9.75的基础上,丛澜的单项分值里出现了一个低于9.75的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