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话声落下,皇极殿内的君臣众人皆是心中一震,也顿时间引起了无数暗流汹涌。 其中,百官们自然是心中排斥,认为太子朱和堉的提议破坏了规矩、逾越了底线、侵犯了百官的权益,但因为各党派相互攻讦的事情,让德庆皇帝刚刚发了怒火、也让各党派与百官们自觉理亏在先,所以他们并没有马上就出言反驳,而是静静等待着德庆皇帝表明态度,若是德庆皇帝也同样表态支持了朱和堉的观点,他们再进行反对也不迟。 另一边,德庆皇帝却是心中一喜,只觉得朱和堉总算是在正确的场合、正确的时间办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可谓正中自己下怀。若是太子朱和堉的提议可以通过,即使不能形成惯例,但也足以让德庆皇帝插手内阁的计划顺利完成了。 此外,太子朱和堉表态的时机与方式也十分巧妙,正好是百官们办了错事、德庆皇帝气势占据上风之际,并且还将百官们的冲突域与内阁空缺联系在一起,让百官们失去了道义制高点,如此一来,德庆皇帝再想要趁机改“廷推”为“特简”,无疑是底气更加充足,胜算也增加了几分。 所以,德庆皇帝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不过,德庆皇帝也清楚,自己若是直截了当的表态支持太子朱和堉的想法,那么百官们即使理亏,也必然会激烈反弹,毕竟内阁人选的决定方式涉及到了君臣之间的利益分配,百官们再是惧怕德庆皇帝、再是内斗不休,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团结一致、愤起反抗的,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德庆皇帝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对抗百官们的集体意志。 对于德庆皇帝而言,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急匆匆的表态支持,而是稳扎稳打、营造声势,让“特简”的理由更加充沛,让百官们失去反对的依据,进一步增加胜机。 与此同时,赵俊臣则是若是所思的打量了太子朱和堉一眼。 太子朱和堉的这般举动,可谓是一招妙棋,既是讨好了德庆皇帝、重新巩固了圣眷;也同时打击了朝中各大派系、让几位权臣吃了哑巴亏;又顺便重振了‘太子.党’的声势,可谓是一箭三雕! 不过,太子朱和堉的心机智慧只是寻常,即使能够想到这般妙策,时机把握也不会这般精准。 于是,赵俊臣的脑中闪过了赵山才的身影。 恐怕,太子朱和堉今日的表现,全都是出自于赵山才的建议。 “这个赵山才,果然是惊才艳艳之辈,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心智眼光恐怕已是不逊色老谋深算的周尚景太多了,竟是能够提前猜到我今日会与‘周党’激烈冲突的事情,也推断出了今日早朝上的混乱局势,并且做出了针对性的安排,想出了这么一招妙棋,着实是让人惊叹……看来,赵山才已是在‘太子.党’内部站稳了脚跟、也理顺了‘太子.党’的脉络,所以他终于是不甘寂寞,开始逐步的踊跃表现、发挥作用了……从今往后,原本已是显出颓势的‘太子.党’,恐怕会成为心腹大患……” 暗思之际,赵俊臣下意识的转头,向着周尚景看去,想要窥探一下周尚景的想法。 此前,“赵党”与“周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不休,但如今随着太子朱和堉的提议,让德庆皇帝插手内阁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两党有了共同的对手,立场也会悄然间发生转变,或许会暂时联手也说不定。 庙堂之上,敌人与盟友的相互转变,有时候就是这么的突然。 转头打量之后,赵俊臣却发现,此时周尚景也正在打量着自己,眼神意味深长,表情也依然是高深莫测。 注意到赵俊臣的探询目光之后,周尚景似乎是猜到了赵俊臣的想法,但他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重新变回了垂首顺眉的低调模样。 见到周尚景的表现,赵俊臣眉头轻轻一皱。 * 就这样,君臣心思各异之际,德庆皇帝转身回到了御座之上,但依然是面无表情,只是缓缓向太子朱和堉问道:“将‘廷推’改为‘特简’?你说得倒是轻松,但‘廷推’之法乃是朝廷惯例,也为历代先皇所遵循,若是说改就改,百官们又岂能心服?” 德庆皇帝的一番询问,并不是质疑太子朱和堉的提议,而是秉持着“真理越辩越明”的想法,想要通过太子朱和堉的回答,以提前破坏百官们的反对依据。 若是百官们能够想到的反对依据皆是被太子朱和堉提前驳斥了,那么百官们再想要反对太子朱和堉的提议,声势自然是要低迷许多。 当然,太子朱和堉今日的表现虽然让德庆皇帝感到惊喜,但德庆皇帝对太子朱和堉依然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也并不认为太子朱和堉能够完美回答自己的询问,并且堵住百官们的悠悠之口。 依照德庆皇帝的想法,自己提问太子朱和堉只是一个开始罢了,若是太子朱和堉的回答不够完美、存在漏洞,那么德庆皇帝自然会让“帝党”官员们进行补充。 然而,太子朱和堉的表现,却是再次给了德庆皇帝惊喜,让德庆皇帝顿时间对他刮目相看了。 只见太子朱和堉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似乎是早有准备,并没有太多的考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