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最开始的时候,内阁的地位并不像现在这般显赫,只是一个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提供建议的寻常机构,本身也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会因为皇帝的一句话而兴废,内阁成员的任命罢免也皆是源自于皇帝的一言而决。 可以说,在内阁在设立之初,内阁辅臣们并没有任何对抗皇权的能力,也没有任何对抗皇帝的想法——他们全都是铁杆的“帝党”官员,也全都是皇权最坚定的拥护者——否则皇帝也不会安排他们进入内阁辅佐自己。 然而,随着内阁的地位越来越高、权柄越来越强,甚至成为了明朝臣权的代表性机构之后,这般情况就悄然间转变了——随着地位、权势、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内阁辅臣成为了百官领袖、朝中各大派系的魁首人物,然后内阁辅臣们发现他们的自身利益与皇帝的利益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皇帝的许多举动都会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的追随者也不断怂恿着他们站出来对抗皇权,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皇权的天然制衡者! 最终,那些原本最是坚定拥护皇权的内阁辅臣们,全都是或主动、或被动、或不知不觉的站到了皇权的对立面,他们有了自己的利益、有了自己的立场、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利益决定着立场,立场决定了想法,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毕竟,当内阁辅臣们成为了百官利益代言人之后,就注定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制衡皇权、为百官们争取利益,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天然义务。 所以,对于德庆皇帝妄图安插三边总督梁辅臣进入内阁、并且通过梁辅臣插手内阁事务的计划,周尚景并没有任何担心。 梁辅臣如今固然是铁杆的“帝党”成员,但就在梁辅臣进入内阁的那一刻起,他的立场、利益、想法等等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他会发现自己的利益与德庆皇帝的利益出现了冲突,他会发现自己的忠心办事总会换来自身利益的损失,他会发现自己的亲信们不断怂恿他对抗皇帝……最终,梁辅臣也会像百年前的那些内阁前辈们一样,逐渐走向皇权的对立面,而德庆皇帝妄图通过梁辅臣插手内阁事务的计划,也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若是梁辅臣进入内阁之后,依然是愚忠于德庆皇帝,没有任何自己的立场与想法,那么也就代表着梁辅臣会成为德庆皇帝的帮凶、帮着德庆皇帝不断侵犯百官权益,这样的内阁辅臣绝不会得到百官的拥护,也绝对不可能在内阁立足长久,更不可能影响到内阁的运转,到了那个时候,德庆皇帝妄图通过梁辅臣插手内阁事务的计划依然会以失败告终。 周尚景深知利益人心之道,所以周尚景认为德庆皇帝的计划与努力全都是徒劳的,或许能得到一世之利,但长远来看,这个计划必然会迎来失败。 所以,周尚景才会说出“自古以来,你见过有人给自己造反吗?不论是谁,哪怕是再忠心陛下,但他一旦进入了内阁,立场也就悄然间转变了”的道理。 和赵俊臣一样,对于德庆皇帝妄图插手内阁的企图,周尚景并不似百官一般忧心仲仲,相比较这件事情,周尚景更加关注德庆皇帝与太子朱和堉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的事情! 周尚景也同样认为,这件事一定会对朝廷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此时,因为漫长的朝会,周尚景的神情显得有些疲惫,正靠坐在轿子中闭目假寐,但他的大脑依然是无比的清晰,正在不断的思索着。 “在此之前,陛下与太子之间充满了矛盾与误解,他们两人虽是父子,但相互牵制,皆是无法发挥自身的所有实力,朝中几位权臣皆是趁机谋利,收获了许多好处……但若是陛下与太子的关系渐渐开始缓和、甚至是走向合作的话,事情就有些麻烦了……陛下的权势手段、皇权大义,再加上太子的声誉影响,两者一旦结合,哪怕是老夫也不敢轻易触碰锋芒……” “此外,老夫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低调行事,不仅屡屡向陛下示弱,还时常主动与陛下合作,就是想要减轻陛下的猜忌与戒备,不再将老夫视为大敌,也让老夫的家族势力可以传延下去、百年兴盛……在那个时候,陛下对太子的信心动摇,但还没有考虑好新任储君的人选,所以陛下也就不知道老夫的存在对大明江山的延续是利是弊,如此一来,老夫的策略还是有可能会成功的……但若是陛下重新坚定了扶持太子的决心,而太子又一向是视老夫如敌寇,一旦太子继位的话,就极有可能会产生冲突,这样一来,为了太子今后能够顺利登基、掌控庙堂局势,老夫的存在对陛下而言也就更加碍眼了……” “所以,陛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能和睦!他们二人最好还是继续矛盾下去……必须要想些办法……或许还要暂时与赵俊臣联手……” “此外,太子今日早朝上所展现的眼光与手段,颇是高妙,与往日大有不同,似乎背后有高人指点,这点也必须要留心一下……” 想到这里,周尚景突然坐直了身体,掀开了轿帘,向轿外相随的长随周璐问道:“听说,那个赵山才被罢免了官职、夺去了功名之后,就一直暂住在太子东宫之中?” 周璐乃是周尚景手下的情报头子,对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