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林振邦都同意妹妹建厂,那此事肯定可行。 李云海当即和林小凤谋划建厂事宜。 他们要建的是耗材厂。 首先要选址。 既然国家已经放宽了私人企业的限制,那在哪里建厂都没有太大关系。 李云海和林小凤商量在哪里建厂? 市区没有合适的土地,要建也只能建到郊区。 要不就是到农村建厂。 林小凤提出来:“云海,到你家乡建厂呢?怎么样?” 李云海微一沉吟,说道:“家乡建厂是可以的,人工便宜。城里虽然也有闲人,但肯定没有乡下多。省城的工人,工资要40,乡下人只要20块钱就能请到。” 对一家刚开始创建,前途未卜的工厂来说,工人的工资,也许就是最大的一笔开支。 万事开头难,成本的控制是老板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小地方土地便宜,人工便宜,这是两大优点。 但是缺点也是不言而明的,李云海说道:“县城交通不便利,小地方的政策,或许更不透明,也不敢冒进。” 他经过综合考虑之后,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取长补短。 “姑姑,我们在省城建厂,到乡下招工!怎么样?” “可以啊!厂房用地也很好解决,我找我哥,让他划拨土地给我。” 1984年,还没有土地财政一说,也没有地方拿土地出来拍卖。 不管国营,还是私企,如果需要土地,只能找政署要。 政署批准以后,就会进行划拨。 我国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要等到1987年的12月1日,鹏城因为大开发,又缺少资金,这才想到拿土地出来拍卖,经过17分钟的紧张叫价,一块8588平方米住宅土地50年的使用权,当时拍出了525万的价格。 这是后话。 且说李云海和林小凤商量已定,便坐上李云海的货车,围着全城转了一圈,寻找合适的建工地址。 其实当年的西州,也不算特别发达。 长岛饭店后面的土地,还是一片农田菜地。 而不久的将来,这里肯定会成为繁华的街区。 这个时候,李云海要挑一块土地用来建工厂,还是比较容易的。 他们很快就选中了一块土地,靠近西江支流,离火车站只有十几分钟车程。 当天晚上,李云海和林小凤找林振邦商量拿地建厂之事。 林振邦听了,说我支持你们建厂,这也是为省里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对我来说,你们不管把工厂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过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西州市里有规划,工业园区主要往北、往西推进。 李云海也知道,西州后世的工业园区,都是建在城北和城西。 只不过,现在的城北和城西,还是一片水田! 他们现在往那边建厂,等于建到了乡下。 李云海以为,现在先把工厂建到离城区稍近一点的地方,等以后城北、城西大开发了,再把工厂迁过去。 林振邦也就没有二话可说,表态同意。 有林振邦做主,西州市里很快就划拨了一万平方米的土地,给李云海和林小凤他们建厂。 林小凤出资500万,李云海出资1000万。 两人合伙创建了一家私营工厂,工商注册名为:“四海耗材厂。” 这也是西州正式注册的 其实在此之前,省里有很多私营企业,但都是悄悄的干,当地政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有人查,农民企业家们就放开手来大干一场。 李云海的四海耗材厂,是 耗材厂注册资本为1500万。 现在土地有了,公司有了,接下来就是建工厂,买机器。 林小凤之前就有创业的想法,因此联系过在海外的一些朋友。 耗材生产线,可以在香江那边买到,不过价格不菲。 林小凤打算亲自前往考察,实地看过以后,再做决定买进哪一家的产品线。 市面上能买到的耗材生产线,质量最好的是德国货,其次是东洋货。 李云海的意见是,要做就做最好的产品,如果质量太差,那是自毁招牌。 因此他想引进德国技术,自建自动化碳粉生产线3条,年产量可达500吨,配套复印机碳粉盒生产线,年产复印机粉盒50万多盒,瓶装打印机碳粉生产线,年产瓶粉100万瓶以上。 耗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