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27章 杨慎的使用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杨慎的使用2(1 / 3)

“杨师,那么该怎么理解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皇上,孔圣人拜七岁孩童为师,就是此话最好的践行。不小觑七岁孩子无知,相反虚心从七岁孩童身上学习,此乃孔圣人为圣人之原因。若从治国来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很好的例子。赵武灵王不以胡人粗鄙,虚心学习胡人骑射,让赵国成为和秦国抗衡的山东强国。”

杨慎立马回答。

虽然朱厚熜问的东西,都是杨慎来之前没想过的。但这种问题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东西,因此杨慎的回答速度很快。

不过杨慎一边说,一边思量朱厚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杨慎是很镇定。

但这个毕竟是在御前,在皇帝面前说话,很多东西都要仔细思量。伴君如伴虎,说不定自己某句话说的不好,就会让皇帝厌弃。因此在皇帝面前说任何话,杨慎也需要思量再三。

杨慎的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但已经把朱厚熜想要的答案说了出来。朱厚熜道:“杨师的意思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是,皇上。”

这一点杨慎很肯定。

因为后世的王朝都是沿袭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对于赵武灵王的这一变革也是高度赞扬,对于赵武灵王本人也是评价不低。

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时,言道: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后赵国果然成为山东强国,击败胡人,扩地几百里。当时之时,山东各国都重视圣贤之学,礼乐之用,以此为荣。蛮夷胡人也羡慕圣人之学,派人学习。然赵武灵王舍此而学远方之服,胡人之学,变古之道,却获得大成功。是一桩美谈。”

“也就是说,这些蛮夷之地,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任何人,无关他的身份,就算是最为粗鄙之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杨慎开口。

是不是真的如此,杨慎不敢肯定。

毕竟杨慎出自大家族,出自诗书传家的宦官家庭。杨慎说起来并没有真正见到过心目中那些粗鄙之人,也没有机会和这些粗鄙之人有交流。但根据杨慎读过的书来说,任何人都值得学习。

“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朱厚熜点头。

道:“汉高祖刘邦曾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汉高祖刘邦正是因为用了他们,才能够打下汉朝天下。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汉高祖刘邦是如此,其他人更是如此。每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吾大明泱泱大国,乃天朝上国。大明文化泽被天下,影响蛮夷之地。蛮夷文化,也是深受大明文化的结果。蛮夷文化当中,包含大明文化,也是大明文化的分支。蛮夷文化虽然落后,但应该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再说蛮夷不懂文化传承,很多文化容易失传。吾大明泱泱大国,正好可以帮忙这些蛮夷,保存他们的文化。若其中有可借鉴的东西,就可以学习赵武灵王,引入到大明文化当中。”

“皇上,您是希望翰林院收集蛮夷文化,登记在案?”

“善。”

朱厚熜站起来,道:“杨师,朕希望专门培养熟悉各蛮夷文字、蛮夷文化、蛮夷礼仪的人才。这些人可以在鸿胪寺,参与接待外使、诸藩等事情。也可以参与翻译蛮夷书籍,保存蛮夷文化,让朝廷更加熟悉这些蛮夷国家。只有熟知蛮夷历史、文化、习性,乃至于蛮夷的地理,朝廷才可以从容的应对那些蛮夷。若蛮夷文化当中,有可以学习的,我们也不必忌讳。大明朝泱泱大国,这点胸襟是应该要有的。”

“皇上,永乐五年在南京开办了四夷馆,就是培养通译语言文字的。我朝目前拥有的通译人才,几乎都是四夷馆培养的。”

杨慎算是听懂了朱厚熜的意思。

不过他立马是小声的提醒一下朱厚熜,告诉朱厚熜大明已经有这样的机构。隶属于翰林院的四夷馆,那就是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

这一点杨慎很熟悉。

因为杨慎的叔叔杨廷仪早年担任过太仆寺少卿,提督四夷馆。杨慎是担心朱厚熜不知道这个事情。毕竟朱厚熜是藩王入继,对于朝廷的事情不熟悉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提醒一下朱厚熜。

“不一样。”

朱厚熜走着,杨慎跟着。

“杨师,朕希望京城成为天下中心,文化中心。朕希望朝廷对于周围蛮夷的认识,超过蛮夷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朝廷对于蛮夷文化的理解,超过蛮夷自己的理解。他们自己没有保存的文化,我们帮他们保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明朝想要永远屹立在天下,就必须要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了解外面那些蛮夷的一切。朕想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