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267章 王阳明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王阳明2(1 / 5)

“新建伯,若是让你负责四川民政,那么你会怎么做?”

“皇上,臣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四川人口。”

“怎么增加?”

“这个需要朝廷的支持。朝廷应该大力支持江西、湖广一带的百姓,迁移到四川生活。四川短时间之内想要增加人口,只有这个办法。而臣在四川可以实行一系列的减税政策,吸引这些人在四川开荒种地。”

皇权社会。

大部分人从小接受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对于皇权是天然的畏惧和顺从。

皇帝的命令、朝廷的命令,在这个年代对于百姓来说,威慑力还是很大的。明朝并不是一个支持人口流动的朝代,没有朝廷的支持,一般人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住的县城。甚至很多农村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因为朝廷对于人口流动是控制的。

那些没有命令“瞎溜达”的,被称为流民。这个年代的流民,要么是逃离卫所的军户,要么是丢掉了田地的农户。只有这些人才会变成流民。

稍微在老家有活路的,是不会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的。

所以在明朝,就算是四川发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也不可能吸引多少人口。不像是二十一世纪,一些城市可以利用政策,吸引人才。

但是在明朝不行。

不过有朝廷的支持,那么四川的政策诱惑力就会很大。四川的情况和辽东差不多,都是地多人少。而且相比起辽东,四川在历史上就有过很多人口,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只要有足够的人口,就能让这些人过来开荒,而且为了支持他们开荒,朝廷可以减免一些税收。

朱厚熜没有立即回答。

因为朱厚熜需要思考。湖广和江西,人口加起来有3500万左右。特别是江西,在明朝的时候,是人口比较多的省份,超过了两千万人。可是江西耕地不多,如果只是种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的。

明朝的时候,江西商人很多,成就也很高。都是因为现实情况逼得,没有足够的耕地种田,只能是出去做生意。以及大量的江西人口往湖广迁移,也是因为人口太多,土地不够。

如果想要迁移人口,江西是最好的。只要往四川迁移两百万左右的人口,那么四川很多产业都可以发展起来。

“这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

“皇上,四川完全可以等。只要每年能够迁移一二十万人口,又或者二三十万人口,那么四川的发展就会一日千里。”

“新建伯,你继续说。”

对于王阳明的这个说话,朱厚熜还是赞成的。

现在的四川需要人口。人口多起来,四川就可以发展。天府之国,并不是说说的。四川有很多曾经开发过的肥沃土地,现在都荒废了。如果有人口,那么这些荒地,可以重新开发出来。

就算无法给朝廷带来税收,但只要这些人能够养活自己,不给朝廷添乱,那对于朝廷也是很好的事情。

“四川民生凋敝,百业凋零。除了要兴修水利,支持开荒之外,应该要大力发展井盐和种茶。朝廷对于四川的井盐和茶,可以进行专卖政策。”

“盐茶专卖?”

“是。”

朱厚熜疑惑的看着王阳明。

好一会才道:“新建伯,你这是要朕与民争利?”

完全相反。

一直以来都是皇帝想要把全国最挣钱的买卖都握在手中。而盐铁专卖,是朝廷控制经济命脉最重要的措施。不过皇帝什么都想要,但儒家大臣一直在反对。

与民争利,这是那些儒家大臣反对皇帝时候最常用的。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王阳明跟朱厚熜表示应该在四川盐茶专卖,而朱厚熜问王阳明这个是不是“与民争利”。王阳明帅气的面孔露出了笑容,道:“皇上,《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有言:“夫筑城廓;立仓库;因地制宜’。筑城、仓库,都是要因地制宜,治理一个省更是需要因地制宜。臣在路上翻阅过关于四川井盐的资料,宋元之后四川井盐破坏严重。大明开国之后,特别是太宗文皇帝以北京为京城之后,朝廷更重视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地的恢复。这一百多年北直隶、山东、山西的人口恢复快,经济恢复也很快。但远在西南的四川恢复缓慢。人口恢复慢、农业回复慢,其他一切恢复都慢。目前四川井盐产量有限,到现在还没有突破两千万斤。而这些井盐想要恢复,需要很大的投入。井盐所需要的井,就算是挖的最浅的,也需要投入千两以上。一般的井盐打下去,最少需要万两以上,甚至需要两三万两。而且不少井盐,需要两三年才能够有产量。四川井盐的恢复为什么慢,就是因为这些年朝廷的投入太少,民间商人又没有足够的财力。目前四川的井盐,主要是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之时,朝廷投入恢复的。现在想要恢复四川井盐产量,一个是朝廷要投入足够的银子,一个是朝廷要对于新产的井盐减免税收。”

朱厚熜静静地听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