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466章 番薯产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6章 番薯产量(1 / 3)

嘉靖九年十月十六日,陈九畴的任城卫改革彻底结束。

任城卫成为了一个历史。

完成的效果非常好。

这一次完成之后,朝廷从这些屯田当中获得足够的税收,同时也不用养活任城卫,不用每年花费大量资金养活马场。进出之间朝廷收入增加十多万石,朝廷支出减少十多万石。

在陈九畴完成了任城卫的改革之后,还没有转回济南,就接到了平山卫一些基层世袭武官和军户的告状信。蔡一平联络了不少百户、总旗、小旗,这些基层军官不仅仅只有蔡一平自己千户所的武官。

任城卫的改革内容,的确是吸引了不少平山卫基层武官的目光。

实在是太吸引人。

现在他们这些基层武官,在卫所压力太大。卫所逃户越来越多,所需要的军粮,给朝廷的赋税,根本凑不齐。可是卫所那些高级武官可不会管这种事情,把压力全给了他们。硬是命令他们凑钱,一定要交齐这些钱。

可是他们从哪里弄这些。

再弄下去,下面的军户都要家破人亡了。甚至有些军户已经到了需要卖儿卖女才能够活下去的地步。

如果能够转为民户,一亩地交三斗。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其实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不用派人当兵,不用负担军粮,也不用给卫所高级军官当家奴。

而且一亩地三斗,这是合并了田赋、丁赋,还有徭役的价格。

这样算下来就不算很贵了。

山东地区,目前的田赋平均每亩是0.4斗左右。看起来很低,但这个平均值是,把山东总田赋除以山东总耕地面积的出来的。一点都不准确。

因为目前朝廷统计的山东耕地大致数量为七千万亩左右,可是交税的耕地只有四千万亩上下。而且这些交税的耕地,也分很多种情况。因此实际目前民户交税,一亩地大约是0.7到0.9斗。

应该说明朝的田赋税率是比较低的。

但除了田赋之外,民户还要交丁赋,以及服徭役。这些才是大头。在北方地区来说,丁赋和服徭役的钱,是田赋的两倍,甚至是三倍。北方地区的徭役负担非常重,因此北方地区的流民大部分都是被繁重的徭役逼得逃跑。而且因为大量的人员不交丁赋,不用服徭役,因此其他普通民户的负担更重。

把这些都算进去,普通民户承担的赋税,一亩地都是超过三斗的。

所以任城卫的那种卫所改革,真的很吸引人。

蔡一平鼓动一下,还真是鼓动了不少平山卫的基层武官。他们联名给陈九畴写了告状信,状告平山卫上面的那些头头脑脑。状告他们侵吞卫所屯田,状告他们把卫所兵丁当成是私人武装,把卫所军户当成是家奴一样对待。

平山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这些人大为恼怒。

但没办法。

毕竟这是自己内部的人告发的。

刚刚搞掉了任城卫的陈九畴,杀气腾腾的来到了平山卫。陈九畴本来并没有想过这么快对卫所动手的,可是谁让自己来到山东之后,第一个惹事的就是卫所。

解决完了任城卫,就来了平山卫。陈九畴来到平山卫之后,平山卫立马是鸡飞狗跳。现在的陈九畴处理卫所的问题,已经不需要事事都上报朝廷,因为朱厚熜给了陈九畴改革卫所的权力。

平山卫的改革,受到了平山卫高级武官的强力抵抗。但看过任城卫改革的那些平山卫兵丁,却都是支持改革。都在给陈九畴摇旗呐喊。

让陈九畴在平山卫的改革顺利很多。

山东闹出这么大事情的时候,远在南边的广东,鸿胪寺右少卿刘臬却是在地头。

“都好好捡,不要拉下。”

刘臬紧张的走来走去。

看着一排排运过去的红薯,刘臬心中有兴奋,但也很焦躁。恨不得自己也下去干活,不过好歹还维持体面,没有真的下去。

“怎么样,现在多少了?”

“东翁,已经七担了。”

“七担?千真万确?”

“是。”

“好,很好。”

刘臬心中大喜。

现在还没有完全弄完,已经是七担。到现在为止大明朝的粮食产量,就算是产量很高的玉米,通报过来的最高产量也不过是四石。但现在这个番薯,已经是达到了七担,比玉米最高亩产多了三百斤以上。

刘臬心中岂能不喜。

这东西如此的高产,等朝廷知道了,就是自己一份功劳,而且是很大的功劳。正是因为自己相信西班牙商人,才有了这个番麦的种植。

“继续。”

“是。”

刘臬紧张的等着。

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刘臬的幕僚再次过来了。脸上一片喜悦,道:“东翁,完全弄清楚了。十三担,足足有十三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