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608章 官员俸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8章 官员俸禄(1 / 2)

“皇上,臣有奏。”

“讲。”

张璁有奏,朱厚熜是抱以厚望的。

自从朱厚熜和张璁谈了吏治问题之后,时间已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张璁一直没有提出关于吏治的问题。这让朱厚熜也是颇为意外的。

张璁不是一个拖拖拉拉的性格。

看看张璁刚刚担任礼部尚书之后,是如何改革孔子祭祀就明白张璁的性格。现在的张璁相比起那个时候权力更大,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但张璁还真是沉得住气。

现在张璁在廷议上站出来,朱厚熜当然是往这方面考虑。

“皇上,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全国物价一直在变化。从粮食价格来说,目前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相比起英宗皇帝之时涨了近四倍。相比起太祖皇帝之时,更是涨了七八倍,有些地区更是涨了近十倍。”

朱厚熜听着张璁谈粮食价格,不明白张璁的意思。

张璁一个吏部尚书,怎么就谈起粮食价格的问题。大明朝的粮食价格一直是上涨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定都北京。大明朝刚刚开国的之后,本来定都在南京,周围正好是江南鱼米之乡。因为南直隶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所以南京作为京城,粮食价格是比较低的。

应该说供应京城粮食是比较容易的。

朱元璋开国,天下稳定之后,南京周围的粮食价格很低。一石粮食的价格甚至不到200文。也就是说200文,就能够购买一百多斤粮食。就算是北方地区,经过南方运粮

食之后,价格最高也就是一石三百文。因为当时的北方地区人口少,运输粮食的压力不大。

不过等到朱棣定都北京之后,情况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定都北京之后,朝廷机构、大明朝权贵都跟着北上。而且为了保卫京城,朝廷主要军队也部署在了北方地区。结果北京人口迅速增加,北方人口也在迅速增长。北直隶、山西、山东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些地区的恢复速度超过了四川、湖广等地。相对的压力也在增加。

南方每年需要往北京,往北方运输的粮食翻倍的增长。以目前的交通条件,运输粮食的损耗是非常严重的。十斤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一大半都要消耗在路上。如此大的消耗量,导致北方地区的粮食价格猛涨,也带动南方地区的粮食价格上涨。朱棣定都北京没几年,北方地区的粮食价格就涨到了一石四五百文。

又过了百年,到了现在北方很多地方的粮食价格已经涨到了一石二两,有些边境地区甚至一石粮食超过二两。这还是朱厚熜大力发展海运,而且北方地区也开始种植更多粮食之后的价格。

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减少粮食运输途中的损耗,最佳的办法就是继续发展海运。让海运能够更加安全的输送粮食。海运的损耗远远低于漕运,可以省下一大半的损耗。更不用说是陆运。相比起陆运的损耗,海运的损耗都是毛毛雨,完全不值一提。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只有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真正的增加,可以满足北方地区所需要的粮食,才能够真正把北方地区的粮食价格

打下去。这几年北方地区开荒,以及清查土地,都是为了增加北方地区粮食的供应。

因此朱厚熜不明白张璁要说什么。

如何打压粮食价格,这是户部的工作,跟吏部不搭边才对。

“粮食价格在上升,但我朝官员的俸禄却一直在下降。对于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来说,仅仅依靠着俸禄,在粮食价格高的地方,甚至到了养活不起全家的地步。先帝时期的李文正公,入阁十八年的堂堂内阁首辅,从一品的太子太师,靠着俸禄维持家用常常入不敷出,以至于家用需要出售自己字画维持。去世之后,连丧葬费用都不足。李文正公都是如此,京城那些品级不高的官员,情况就更加难堪。”

张璁的话,让很多人惊诧。

明朝官员俸禄低,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读书人总是要讲究面子,哪能跟商贩一样为了一些钱斤斤计较。就算是谈关于钱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时候,都应该是委婉一点。

哪有跟张璁这样这么直接的。

当然张璁说的是非常正确的。

那些大家族、大地主出身的官员,缺钱的时候家里会补贴。但家里底子薄的官员,入仕之后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大明朝官员穷,如果不贪污的话,是真的很穷。

就像是张璁说的李文正公,指的就是明武宗时期的内阁首辅李东阳。李东阳很爱惜羽毛,因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堂堂一个从一品的官员,因为缺钱甚至到了出售字画维持家用的地步。可以想象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多么低。

在场

的那些科道官员更是感同身受。

科道官员是典型的品级低权力大的官员,被很多人羡慕。但其中的滋味,同样是冷暖自知。很多科道官员不过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