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只能算端正,最重要的是,还有涂改痕迹。有些笔画连在一起,看不清楚。 读书人又不都是状元,很难做到字迹清晰、每个大小和印刷的一样。 再就是人家都是状元了,还来抄启蒙读物赚钱? 为了防止自己认字的时候,学得缺胳膊少腿的,宁愿选贵一点的。最后,《三字经》一千三百文,《百家姓》一千五百文,《幼学琼林》二两银子。 书本就花了四千八百文。 绵纸买了五刀,一共花了五两银子。 墨锭花了三两。 五支笔要一两半。 砚台因为只买了个最便宜,只花了两百文。 所以一趟书店下来,苏欣就花了十四两半。 吴佑平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头大。怪不得村里读书的少,原来读书是真的这么花钱啊。 这还是启蒙,要是往上读,那简直花钱如流水,最后还不一定就能读出来。 吴宁之前看过家里的丁有才读书的,知道供出一个读书人有多难。但是农村什么都省着来,书都是村学的先生手抄本,纸也是用的好一点的草纸,跟绵纸不一样,毛笔的话,也是一只笔用到秃了,才会去换。 现在看苏欣按正常的方法购买,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读书难这点。 难怪丁有才那个小畜生受到族里所有人的看重,这其中的投入就不知道多少。 逛完了书店,吴宁和吴佑平两人都没了继续逛下去的心。两人都感觉到了赚钱的急迫。 吴宁自己,不可能永远住在娘家,早晚要搬出来。吴佑平就更不用提了,都十八岁了,还没有定亲,他爹娘都急死了。 苏欣注意到两人的心思,便只买了一些日常东西带回去。 他给吴老头带了新烟丝,打了酒,给老吴氏买了个带银的木簪,家里的孩子,苏欣不好分,一气买了分量够的糖葫芦和米糖回去。 吴宁手上钱不多,只买了一斤猪肉回去,吴佑平负责搬东西,倒是省了苏欣的力气。 当把东西带回去,苏欣把烟丝和酒给吴老头,吴老头笑着说他之前的烟丝还没抽完呢,酒倒是好好收了。 老吴氏收到带银的木簪根本不收,苏欣赶紧告诉她不贵,老吴氏也不敢要,最后苏欣使出了撒娇大法,才哄得老人收下了。 那些纸和笔,苏欣分了茉莉和三娃子一人一根,再给自己、吴宁和吴佑平一根,纸也是每人分了一刀。 吴宁和吴佑平两人都知道这些纸和笔有多贵,都不要,尤其是吴佑平连连摆手,“我要这些干什么?我又不识字。” 苏欣笑着道:“四舅舅,你不识字,难道不会和我一起跟小姨学啊。” 吴佑平还是不肯:“我都多大了!” 苏欣奇怪:“那我也不小了,我就要学。你以后做个睁眼瞎吧!” 睁眼瞎听得吴佑平有些刺耳,心里也犹豫起来。 吴宁只是认得字,根本不会写,说:“欣娘,你把笔和纸给三娃子留着,我写来干嘛?没得浪费钱。” 苏欣又劝她:“小姨,字练练就会写了,咱们又不是去要科举,要多漂亮,写出来能认得就行了。” “那我写来有什么用?”吴宁还是拒绝。 苏欣就道:“你会写了,以后过年的门联都不需要花钱去请先生写了。” 这……听到苏欣随口说了一个会写字的好处,两人心里哪能不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无非就是怕浪费钱。 苏欣说:“四舅舅,小姨,你们看我会刺绣,就能去绣庄做生意,攒下银子。在这个过程里,契书,记账,样样都要会看会写,你们说,认字重不重要?” 她见两人有些意动,就继续鼓动:“笔墨纸砚才多少钱?都你们会看会写了,才知道这不过是最小的一笔花费。” 连旁听的茉莉和三娃子都觉得读书原来是这么好的一件事,当跟着吴宁开始认字之后,三娃子反而没有表现出其他人都以为会发生的厌学心理。 毕竟才开蒙的孩子,哪有能坐住的。 苏欣问他,三娃子掷地有声道:“我以后要跟大姐一样赚大钱!不认字不行!” 苏欣:“……?” 这个读书的目标怎么听着好像有些歪啊…… 还有,你才几岁,就想着赚钱的事了? 会不会有点太成熟了。 但是苏欣也没有去反驳他,纠正他读书是为了科举,为了天下苍生这样的崇高目标,比起为了赚钱认字这样的目的,后者反而有些太大了,小孩子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