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制度,为什么就不适用了呢?因为有两大危害。 建奴在没有入关之前,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毁边入塞、大肆掳掠,而且在抢劫的时候不光抢劫牛羊牲口以及财货,还抢劫人口。 抢人口干吗?抢回去当包衣,种地,这样八旗兵就不用自己种地。 这种做法在部落还很贫困时,效果是极为明显的,因为可以极大的激发起八旗兵的战斗欲望,促使他们抢劫更多包衣以及牛羊,更多的财货。 但是自从进关尤其是跑马圈地之后,情况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跑马圈地后,几乎每个旗丁都分到了少则数百亩、多则上千亩耕地,每个旗丁前前后后也抢到了多则几十个少则三五个的包衣。 这时候八旗兵就可以过上很安逸的生活,进取心就大大降低。 你想啊,八旗兵已经可以不用下地干活,可以每天搂着妻妾女奴过上那等没羞没臊的生活了,谁还肯到战场上打生打死?人又不傻。 正因此,八旗兵在进关之后,战斗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雪崩。 在另一时空,三藩举兵作乱,八旗兵已经是毫无战斗力可言,康麻子不得已只能重用包衣奴才以及绿营。 所以说,八旗制度的第一个危害就是会让八旗兵丧失进取心。 八旗制度的第二个危害则是极大的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在八旗制度下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集中在旗人手中,数量庞大的汉人只是包衣奴才,而且绝大多数旗人对待包衣奴才又很苟刻,饭都不让吃饱。 这种情况下,包衣哪来的力气种地干活? 同样的耕地,汉族平民耕种时能够亩收两石甚至三石,可一旦落入建奴手中亩收五斗都已经算是高产的,三斗甚至于两斗都有可能。 也正因为这,建奴在辽东才会年年闹粮荒。 辽东是个什么地方?那是整个华夏最肥沃的一片土地。 区区三十多万建奴守着那么大一片黑土地,居然还会闹粮荒,你能想象? 建奴的生产效率得低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在辽东爆发粮荒?而建奴的生产效率之所以会低到这个程度,就是因为八旗狩猎制度。 这个制度只适用于渔猎部落,完全不适用于农耕文明。 黄台吉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遗憾的是他才刚刚设立内务府,还没来得及改革八旗制度就突然之间暴毙。 现在多尔衮也意识到了这点。 也决定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 多尔衮这话,让洪承畴三人兴奋不已。 终于让他们等到了,皇父摄政王终于要改革八旗制度! 这三个铁杆汉奸现在真是彻彻底底的站在了建奴立场,脑子里时时刻刻想的也是建奴或者说清廷的利益。 当下洪承畴提议说:“主子,改革八旗制度势必会遭到八旗贵族的疯狂抵制,所以奴才以为还是需要祸水东引,借助外力达成目的。” “借助外力?”多尔衮问道,“亨九先生,这话怎么说?” 洪承畴说道:“就是通过与南明之间的战争,逐渐解除八旗贵族手中的兵权,只要解除八旗贵族的兵权,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先生的意思是再次南征吗?”多铎皱眉道,“怕是不妥吧?” 多尔衮也是微微蹙眉,虽然他做梦也想南征,可现在的大清确实没这个能力。 “不不不,十王误会奴才的意思了。”洪承畴连忙解释道,“奴才的意思不是南征,而是不断的以甲喇甚至于牛录为单位,充分发挥我大清兵来去如风的骑射优势,不断的向南明的黄淮防线发起无休无止的袭扰战。” “唔,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了。”多尔衮恍然道。 “就是将南明的黄淮防线当成猎场,让八旗勇士前去打猎,是这样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洪承畴说道,“这么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可在这一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逐步收取八旗兵权,实现八旗的旗务与兵权分开。” 多铎还是有些搞不懂,问道:“该如何实现旗务与兵权分开?” “很简单。”洪承畴微笑着说,“出兵之前只说到河南、山东掳掠人口,旗主贝勒必定会同意分担军需,毕竟有好处可分嘛。” “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包衣能够多几个呢?” “等到军需集中于内务府之后,再宣布具体作战方略。” “此时木已成舟,各旗的旗主贝勒想反梅也是来不及。” “然后利用军需,逐步控制各旗的将领,简单一点说就是,服从主子或者内务府的,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军需,不服的就得不到军需。” “这样一年下来,各旗将领就会习惯于服从主子和内务府。” 说此一顿,洪承畴又说道:“到时候主子再宣布旗务与兵权分开,就再没人敢反对,这一来主子和内务府就独揽兵权,然后就可以循序改革八旗制度。” 多尔衮轻嗯了声,又问道:“亨九先生,第二个好处又是什么呢?” 洪承畴道:“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借此机会极大的消耗南明的钱粮人口,不用两年,崇祯精心打造的黄淮防线就会被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