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第128章 尽忠报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 尽忠报国(2 / 4)

,恰逢北宋第二次征辽失败,消息传到相州,担心辽军入侵的真定宣抚使刘翰大肆招募敢战之士,收到消息的岳飞便辞别父母,从此应征入伍。】

【在宋朝,当兵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不仅要像犯人一般刺字,更是站在鄙视链的最底层。正所谓“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就连昔日戎马一生、官至枢密使的狄青都在文官的排挤中郁郁而

终,故而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诚如是哉!】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平行时空,尤其是汉唐时期的武将都冷笑一声。尽管已经知晓宋朝重文轻武,但如此赤·裸·裸的歧视,依旧令人愤怒不已。

“没有我们这些武夫保家卫国?你们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有空唧唧歪歪?”时不时就会上演大战的大唐朝堂,武将们怒目圆睁,当即手指对面的一群文官,唾沫星子飞溅, "玩笔杆子的心就是脏!"

"砰!"

“骂谁手无缚鸡之力呢!”

莫名其妙背锅的大唐文官们也怒了,暴脾气的二话没说上去就是一记老拳,给对方打出一个黑眼圈,用实际行动说明,自己可不是宋朝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一时间,又一场混战开启。平日里就有私怨的人趁机开打,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唐太宗李世民也不叫停,津津有味地旁观,还不忘用自豪的语气点评,顺便狠狠拉踩宋朝一脚:"……我大唐的文人就是不一般,出将入相,文武双全!"

【即便如此,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征战沙场,苛刻的规则也压制不住他的光彩。入伍不久,岳飞便率领二百人前往剿匪,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两名匪首一网成擒!】

【一举建功的岳飞于是被保举为从九品的承信郎。这本该是他青云之路的起点,谁知恰在这时,一个噩耗从家乡传来——岳飞的父亲岳和病逝了。他只能匆忙回乡。这从九品的承信

郎,自然就成了泡影。】

【此后近三年,岳飞都在家中守孝。直到宣和六年,河北之地水患又起,北宋朝廷担心家破人亡的流民沦为盗匪,便用出了一直以来惯用的招数,将之招募为兵。而岳飞亦前往应募,又一次投身军旅。】

【凭借高超的武艺,岳飞在普通士卒中脱颖而出,又被分拨到河东路平定军旗下广锐军担任骑兵,不久后便升职为偏校。】

【此时,海上之盟虽成,但金军勇不可当、一举灭辽,宋军却两战两败,军事实力的虚弱暴露无遗,为金人垂涎欲滴。宋徽宗君臣非但毫无警觉,反而为花钱买了几座空城而大肆庆贺,歌功颂德!】

【如此文恬武嬉的后果是:金国大军南下,一路兵临太原,一路包围汴京,宋徽宗仓皇南逃,匆忙继位的宋钦宗屈辱地签订城下之盟,不仅奉上大笔金银,向金国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以北之地。】

【不久后,轰轰烈烈的太原保卫战落下帷幕,金兵踏破太原,坚持了二百五十余日的太原军民在不甘与悲愤中以身殉国。】

【成功攻取太原,意气风发的完颜宗翰又率军进犯岳飞所在的平定军,谁知却遇到平定军殊死抵抗,直到东路完颜宗望率军来援,金军才终于得以占领平定军城。】

【这一场大战堪称惨烈,平定军城被夺,无处可去的岳飞只能带着妻儿返回故乡。而这一路所见,却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金民肆虐中原,百姓流离失所!】

【值此山河破碎、中原板荡之际,试问哪一位诸夏儿女能够心安理得视若无睹?】

【——至少岳飞做不到。】

【从此,驱逐金兵、光复山河的种子在他心底深处迅速扎根、萌芽,茁壮生长。】【他唯一顾虑的是花甲之年的老母亲。】

【岳母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物。她不仅劝儿子参军报国,切勿以她为念,更是在儿子背上刻下了青史留名的四个大字。】

水镜之中,一盏灯火悠悠点亮。

如豆的灯光中,暨发花白的老人一手抚在儿子背上,一手颤颤巍巍落下。随着镜头的不断放大,那四个大字也好像遮天蔽日一般,出现在平行时空每个人的眼前。

镜中人—字一顿、抑扬顿挫地念道。

【——尽、忠、报、国!】

这一刻,水镜之前无数人肃然起

敬。许多人下意识起身,深深鞠了一个躬。

华夏数千年以来,不知道多少将士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不知道多少老人承受了丧子之痛,岳母这般深明大义已是难得。这样的取舍,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有?

一向推崇岳飞的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不吝褒扬: “岳母之贤,千古少有。岳王爷一生功勋赫赫,亦有岳母的一份功劳。"

不知何时,背景音乐响了起来。这声音肃杀、深沉,大气磅礴。

【这是岳飞第三次参军入伍。相较于前两次为生计被迫投军,这一次却是为了保家卫国。某种炽热的情感在他的内心燃烧着,让他每战临敌,悍不畏死,屡立战功,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