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衢其后巡视黄河河道,而许太后等人趁机将殷明鸾的身世抖了出来,当年偷龙转凤的缘由却秘而不宣。
殷明鸾落魄出宫,嫁给了裴元白。
陆桓看着殷明鸾凝眉不语,问道:“公主,你怎么了?”
殷明鸾扯住了陆桓的袖子,说道:“陆修撰,你回乡的行程要慢一些,再慢一些。”
陆桓问:“为什么?”
殷明鸾说:“我料定,你根本不用回到湖广,就会有新的任命!”
陆桓还要再问,殷明鸾正色叮嘱他:“你沿着黄河,从曹州,濮州走到东昌府,我幽居深宫,见不到大江大河的景致,还请陆郎替我看看,时时写信给我。”
殷明鸾说的这几个地方,都是河水泛滥,河道不固的地方,她希望陆桓能够看出点什么。
她心中存着希望,希望能够避免那一场大难,不光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天下黎民。
陆桓见殷明鸾说得认真,答应了她:“好,我会好好替公主看的。”
陆桓郑重一拱手,西风吹开了他的袖子,他跨上了马,迎着斜阳而去。
殷明鸾看着他的背影,喃喃道:“保重。”
陆桓走了快半个月,殷明鸾收到了他的信,依照信中所言,他真的是很认真地在游玩,没有看出半分不妥。
殷明鸾看着这闲适自在的信,心中急得不行。
她必须把黄河这件事告知殷衢知道,可是怎么说呢?
另一边,殷衢下了朝,听见张福山向他禀告:“陆公子今日又送来了一封信,讲些山水景致,没有出格。陆公子是个君子,想必不会乱写。”
每次陆桓来信,都是先由张福山经手,小心拆开,仔细研读,然后将火漆原封不动地重新印上去,这是个技术活。
也是个没脸见人的活。
殷衢从来不看这些信,只是问张福山,张福山有苦说不出,只能捏着鼻子看,还好,陆桓是个正人君子。
殷衢冷声:“君子?若不是朕惜才,早把他打发到岭南去。”
殷明鸾又收到了陆桓的来信,这些天里她已经开始有些急躁,算算时间,那场大汛很快就要来了。
可是整个大周上至庙堂,下至草野,都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殷明鸾眼看着遭难到来,自己不能无动于衷。
她拆开了信,又一次失望地发现,陆桓依旧在游山玩水。她后来索性明示陆桓注意黄河河道,可是这一世的陆桓是白身去到东昌府,对许多猫腻根本没法察觉。
檀冬伺候殷明鸾笔墨,随口问道:“公主还是在担心黄河大汛?可是公主为什么会笃定有大汛呢?东昌府的官吏并不曾上报,朝中许多智能之士也没有看出不妥呀。”
殷明鸾只能叹一口气,她想了想,在信中询问东昌府的官员情况。
然后她把信封好,交给了檀冬。
***
张福山手上握着拂尘,老神在在地等着殷衢发话。
殷衢手中拿着折子,似乎在看,似乎没有上心,过了片刻他才问:“公主看了陆桓的信,又茶饭不思?”
张福山思忖着小心说道:“奴婢没有说‘茶饭不思’,只是公主的确午饭吃了两口便撤下去,不过也许是因为暑热,哪里能说是陆公子的缘故呢?”
殷衢笑:“每次都这样,下雨的几天收到信后也没吃饭,总不能都是暑热。”
张福山看着殷衢笑,不知为什么觉得有些凉飕飕的。
忽然,全喜走了进来,对殷衢说道:“陛下,长乐公主过来求见。”
殷衢的眼睛又搭上折子,漫不经心地说道:“朕现在没空,让她候着。”
全喜点了点头,就要出去。
张福山暗暗叹气,道这个干儿子不会察言观色。
果然,还没等全喜走出门,殷衢改了主意:“慢,让她进来。”
殷明鸾走进书房,见张福山对她殷勤地笑,然后她看着书案后坐着的殷衢,他的目光丝毫没有从折子上移开。
殷明鸾安静地等了半晌,殷衢极缓慢地终于把折子翻到最后,这才搁下折子,问道:“你有事找朕?”
殷明鸾点头:“皇兄,很重要的事。”
殷衢见殷明鸾表情严肃,不由得微微坐起,挥手让张福山出去,这才问:“什么事?”
殷明鸾走上前来,说道:“皇兄,今年已经下了几场大雨,夏天还没有过去,依着如今这个情况,黄河河道恐怕只是勉强支撑,皇兄何不派人去看看东昌府一带,防范于未然?”
殷衢的目光沉沉地落在殷明鸾的脸上,殷明鸾有一瞬间感觉不能呼吸。
她来时的确有过犹豫,黄河这一件事,如若由她来说,实在是犯了干政的忌讳,可是她不是没有办法嘛。
她明白殷衢的性格,她不是像穆宗那样容易让人摆布的君主,前世里,后来朝中权臣一批一批的死,都证实了这一点。
殷明鸾等待着殷衢的回应。
殷衢说道:“明鸾为何,对朝中之事突然有了兴趣?”
殷明鸾只能说:“皇兄,这事说起来荒诞,我这些天以来,一直梦见了黄河泛滥,瘟疫横行的残像,不敢不告知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