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我穿成了巫蛊娃娃> 第66章 第 66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章 第 66 章(1 / 2)

闻弛最终还是决定, 在这具身体中勉强再呆一段时间。

他想让裕亲王想办法让他回到原先的状态,起码能够自如地切换身体。

还可以在偶尔需要的时候再次扮演一下皇后。

裕亲王答应他会在这方面想想办法,虽然他也表示这样的希望是非常渺茫。

另一方面,在之前闻弛的建议下, 乾承帝在民间设立了农术师的职称, 鼓励百姓在农畜生产上进行研究, 并将他们所获得的成果上报官府, 让官府收集整理下发推广。

而这些农术师可以根据其成果的级别, 获得一定册封,甚至能够得到官位虚职。

不用读书就能做官, 这一下子打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对于做官途径的认知。

不管是实职还是虚职, 在他们看来那都是官老爷,那是门第门楣的更换,即便不算这些官职下每年所获有的俸禄, 光是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一下子引发了人们对于生产技术研究的热情, 仅仅半年时间便涌现了许多对于农具的改进、种植方式的合理规划、高效化肥的制作、甚至是各种水利农具、印刷技术、天象观测、医学著作等等纷纷被收集了上来。

简直让闻弛都大开眼界。

乾承帝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成果,拿到那些资料之后,他前所未有地重视这件事, 特地在京城建立了一个新的农术司,专门整理这些资料, 将之分门别类规范之外,还要从简到繁地装订成册,验证之后再印刷。

并且他还将推广的职责,放入了地方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中。

闻弛甚至还在那些书籍中,看到了类似于多纺锤纺纱机的原始图纸。

看到这个他还是非常惊喜的,想了想,他也并没有将这件事情阻拦下来。

他打算让提交这份资料的当地官员, 自行安排这件事,看看他到底能发展成什么模样。

至于丝织工坊那里,掖庭司已经在季城周围建立了三家相同规模的丝坊,齐齐开足马力之后,一年几乎能够生产150万匹丝。

原本这些丝投入市场之后,几乎会击溃整个丰朝的丝织品市场。

但闻弛完全不知道乾承帝用了什么方式,几乎将一半丝绸、布匹吞下,也不知道他运往了哪里。

乾承帝甚至问他们掖庭司买了许多明灵能灯、搅拌机和平衡车,还有大量的灵能液。

其实灵能液这一点,闻弛并不想卖给他太多,实在是掖庭司本身就消耗得很大。

闻弛在鄞川所获得的大部分税收分红,全部投入到了掖庭司的中,用于扩大源植的种植以及灵能液的提取,但依旧感觉不够用。

他也不知道掖庭司那帮人到底是怎么在弄的,简直把钱当饭吃一样在花,而他的新身体现在据说也就弄出个躯干来,脸都还没有。

可是他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些大爷他也只能供着呀!

毕竟——现在掖庭司在搞的那些东西,真是一次又有一次地给他惊喜。

比如,乾承帝最近刚刚搞定闻弛,却又被另一件事情所烦恼。

鄞川港口的优惠政策带来了大量的船只,原本丰朝的进口产品主要珠宝和香料,而现在丰朝转变了进口政策,进口产品主要转为了棉麻、粮食、豆类等民生产品。

好处是这些产品的进口大大提高了丰朝百姓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水平,可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往往也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交通资源。

以至于如今在联通鄞川和京城的运河上,日日都会出现船只堵塞的现象,有时候一条船花上一两个月都抵达不了京城。

而内陆马车运输效率又太低,往往运送1000公里左右,耗费的马粮和马夫伙食就占据了其中粮食重量的一半。

而即便用海运将这些货物运输到其他港口,内陆运输也始终是一个问题。

于是大量物资滞留在鄞川,运输不出去却只能任由它腐烂。

这让乾承帝头痛万分。

更麻烦的是,早在去年便开始铺设的肉猪养殖业,在农术师的经验总结下,新一年根薯丰收之后,养殖产业便迅速新兴起来。

在这些多年累积经验的指导下,这些新兴养殖户们很快便掌握了科学养殖方法。

竟然能够在根薯收获的第一年年底,便有大量的肉猪出栏。

可这却又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另一个难题。

市场猪肉供应量太大,猪肉价格骤然下跌。

乾承帝想到了用出口的办法解决这一批库存猪肉、维持住猪肉平稳而略微下降的市场价格。

可是储存和运输却又成为了一个难题。

幸而那会儿猪肉出栏时已到了冬天,大批南方猪肉运往北方储存。

可是北方没有港口,只能通过离北方最近的鄞川入港,又需要通过运河往北方运,这又使得运河的运输问题越发严峻起来。

朝中很快便出了几个解决方案。

第1个便是在北方靠近京城所在之处的三百里外的海岸边上,人工挖掘出一个可以使大量船只停靠的海港。

这个方案在闻弛看来简直可怕。

要知道即便是在现代,这样的穿凿技术依旧需要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