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吸溜“一下就将虾仁吞进了嘴里。
一颗虾仁显然不够它吃的,眼巴巴地看看丁灵,又看看宋熙和。
宋熙和也为它剥了一颗。
两人一起,静静看着它吃。
丁兴海端着鱼盘出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一瞬间颇有一种看到一家三口的即视感。
他赶紧晃了晃脑袋,将这离谱的念头甩开。
“准备开饭,灵灵,你找找家里酒精炉放哪儿了,点一个放这个鱼下头,省得吃着吃着就凉了。”
“行,我记得储藏室里有吧。”丁灵起身去找。
不一会儿就翻了出来。
装鱼用的是深口的大烤盘,两个大盘子往桌上一架,瞬间将桌子占去一半。
烤炉也已经开始工作了,第一炉烤的是锡纸花蛤和粉丝娃娃菜,丁灵还切了一个大茄子,抹上蒜蓉酱放在一边。
没烤多久,炉子里就飘出了蒜香味儿。
烧烤还要等一会儿才好,三人先开始吃鱼,鱼头的肉很鲜嫩,没什么小刺,用饼蘸蘸炖鱼的汤汁,再配上一大块鱼肉,一起吃特别满足。
比起鱼头泡饼,丁灵更爱那一道辣口的,鱼在红烧前先用油炸过,先炸后烧,鱼皮形成一种类似虎皮的口感。
鱼肉的汁水被完全封锁在里面,鲜辣的汤汁配上嫩滑的鱼肉,吃起来格外过瘾。有点像是在外面吃烤鱼&30340记;感觉。
“还行吧?”丁兴海问了一句。
又有点惋惜,“可惜没做米饭,这种麻辣口味的配饼还是差点意思,要是配米饭才香呢。”
丁兴海又夹了一块浸满鱼汤的饼,顺口问道,“现在食在华夏都播完了,你们有什么打算?还要再拍美食纪录片吗?”
“暂时不拍纪录片了。”丁灵和宋熙和早就聊到过这个。
过去这两三年里,两人的事业几乎捆绑在一起,经历过“食在华夏”这一路旅程,他们又分别在事业上有了新的启发。
近期一段时间,丁灵打算先履行之前的承诺,拍摄一些粉丝们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健康饮食、自制饮品。
之后她还是想将精力,主要放在弘扬华国美食上,如果说之前的“食在华夏”是广泛介绍华国美食,那她之后想拍的,则是更精细的内容。
打个比方,从唐朝就有的胡饼。
如果拿它当主题,那就要将它的由来、演变过程完全拍出来,让观众们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而宋熙和的事业启发,则在他自己的老本行上,他已经写好了剧本,是之前去闽省拍摄时就有的思路,耗费了一年多时间细心打磨,如今已经开始组建班子,准备开拍了。
要是顺利,他想在明年暑期档上映。
说话的功夫,烧烤陆续好了。
用炭火炉子烤出的食材,带着股别样的香味,是用烤箱做不出来的味道。
尤其是那先卤后烤的烤猪蹄,猪蹄事先用高压锅压了,软烂到近乎脱骨,再在炭火上一烤,表面撒上一层孜然和辣椒粉,外焦里糯,每一口都是满满的胶原蛋白。
丁兴海好奇多问了一句:“你要拍的是什么题材的电影?”
宋熙和的成名作,是一部悬疑电影,之后一直在和丁灵一起拍美食视频,他回答说:“这次要拍的也是悬疑片,不过里面有很多美食元素。”
“啊?”丁兴海一时摸不着头脑。
这美食元素,怎么能和悬疑题材混在一起呢?
…
宋熙和的新片名叫《族长》,同样是以主角身份命名,乍一看就和当初的《兄长》一样,让人一眼猜不透是讲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闽省的一个风俗传统的乡村,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姓“徐”,同属于一个大宗族。
主人公的祖父、父亲都曾是这个宗族的族长。
故事就是从他父亲的葬礼上开始……
饰演主人公的是一位曾经获得过最佳男配角荣誉,但因家庭原因已经息影五年的中年男演员。
他的个人经历,与在大城市中郁郁不得志,无奈返回家乡的主人公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
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都进展的很顺利,之后只在定档时遇到了一点小波折,没能赶上暑期热门时段,最终定档在暑期末尾,临近开学的时候上映。
上映前,一共放出了两条预告片。
第一条是以主人的视角呈现,用叙事&记30340;手法,展现主人公经历的一切。从人到中年,被公司辞退,再到接到父亲过世的电话,回乡操持葬礼,继任族长之位,再到发现父亲过世的疑点,见证宗族内一起起命案发生……
一环扣一环,节奏感极快,光是看预告片,就令人忍不住紧张起来。
而第二条预告片,则和第一条压抑的风格截然不同。
开头第一幕,就是戴着一双白袖套,挥舞着大铁勺的乡村厨师,站在宗祠外临时搭建的棚子里,从热油锅中捞出一块块炸得金黄酥脆的海蛎酥。
旁边的大蒸锅掀开盖,里面是刚蒸好的红鲟蒸粉丝,也就是螃蟹粉丝。
镜头再往远处移,热闹的农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