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六姊妹> 第225章 惜老怜贫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章 惜老怜贫(1 / 2)

一夜难眠。何家丽想起很多以前的事,爸爸的嘱托,奶奶的叮咛,这个家曾经的盛景。躺在床上,她忍不住跟建国发发牢骚。千言万语一句话:不该死的都死了,该死的都没死。

建国笑:“人的命,天管定,谁是该死的,谁是不该死的?都是人,人人平等。”

家丽翻个身,问:“你说妈能到哪去?”

“去该去的地方。”

家丽拍建国一下,“说正经的。”

建国叹息,“妈也是憋着股气,老六买房子了,把她甩掉,等于过河拆桥,谁受得了。”

家丽说:“那没办法,自己选的,老六是她带大的,好坏都是自找的。”

“老母亲这一辈子,也够受罪的,生了那么多个。”

“你干吗?”家丽说,“你还想越俎代庖,接过来给她养老送终?我不同意啊,一码归一码,之前的疙瘩还没解开呢。”

“再不对也是妈。”

“哦,是妈,妈拿刀把你杀了,在你心尖尖上挖肉,你都不能叫一声疼?你都不能躲开?”家丽说,“张建国你就是没妈,所以才惜老怜贫的见着谁你都说好。”

“我可没说。”建国否认。

家丽说:“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长记性,人家怎么对你的,你就这么以德报怨。反正,人找到,我们尽了做后代的任务,后面的,该怎么弄怎么弄,老六她跑不了,房产证上名字都改了,还得了!”

建国忽然想起来,“妈会不会在那。”

“哪儿?”家丽问。

第二天一早,家欢一得到消息就去找家喜。宏宇出去了,小曼上学,她一个人在家。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箱子全部打开,衣服、杂七杂八的物件,散得到处都是。

家欢进去也吓一跳,“老六,你抄家呢还是要搬家。”

家喜抬起头,若无其事,“哦,打扫打扫卫生。”

家欢上前,“走,去酱园厂。”

“去那干吗?”

“大姐来电话了,说妈可能在那。”

“在那就在那,待够了就回来了,”停一下,又小声嘀咕,“最好晚点回来。”

家欢愤然,“何家喜,你是不是人,那是你妈!”

家喜回击,“废话!说了有事,晚点过去,别废话你先去。”

家欢掰开了说:“何老六,你真打算这个家就这样了?”

“哪样了?这样那样的,什么话都让你们说了。”

“大姐叫我们过去,你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就坡下驴,把关系都补一补,给你台阶你还不下?”家欢恨道。

“用不着,”家喜翻着白眼,“什么台阶不台阶,都是人,谁比谁棍?(土语:厉害),我就在这站着,不用下也不用上。行了,我弄完就过去,酱园厂,记住了。”

家欢想打人,站在那不动,运气。

“有完没完?别在这站着耽误事!”家喜手握笤帚,“跟旗杆子似的。”家欢一扭头,走了。

还是建国想起来的。在这座城市里,除了家,刘美心能去且愿意去的,恐怕只有曾经的酱园厂——如今的春燕酿造公司。企业改制之后,厂子被承包,算私营公司。法人代表李文忠,也是家丽的熟人。她曾经一度想把美心介绍给李文忠续弦。

电话打过去,李文忠女儿接的,先是确认,老母亲在这,凑合住在员工宿舍里,再是解释,不是他们不说,是老母亲不让说。说是要在这清静几天。

行踪确定,家丽不太想去。

建国劝:“还是去走一趟,给老人一点面子,都这个年纪了,恩恩怨怨就那回事。”家丽说:“酱园厂那块,真是好多年没去。”

建国说:“谁还往那去,北头都衰落了,东城市场人稀稀拉拉,现在往北头走,真跟时光穿越样,这边是现代化城市,越往北头越老,死气沉沉,那样子就跟七八十年代差不多。”

家丽问:“红风剧院还有么?”

“淮滨大戏院都没了,还红风剧院呢,淮滨商场都倒闭了,现在那块是格力电器。”

“也就亨得利还在。”家丽感叹。

“过了淮河,高皇那边更破!比这边市区起码落后四十年。”

“都变了。”家丽轻轻说。

家丽去,家文也就跟着。家艺和小玲分头去。家欢去叫家喜。上午十点,几姊妹聚在酱园厂门口。就家喜没到。家丽没问家欢原因。家欢上赶着说:“老六有事。”

家文冷笑,讽刺道:“还有比这大的事。”

家欢说:“也不知道搞什么来,家里翻得洋账(土语:翻得乱七八糟)样。”

厂主李文忠和女儿打里头迎出来。跟家丽寒暄问好。

家丽上去握手。李文忠挨个辨认何家姊妹几个。

“怎么都还这么漂亮。”李文忠说场面话。

“还漂亮!老眯咔嚓眼的!”家丽哈哈笑。

“老六呢?”李文忠女儿数数不对。

“有事。”家欢代答。

“进去吧。”李文忠说,“住得好好的。”他比了个请的姿势,又说自己要出去办事,由他女儿领着进去。

小宿舍还是原来的样子。木头门框,漆酱油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