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附近山坡上搭建了百余间棚屋,以及数十顶施工帐篷,那里便是民夫们的临时驻地,并且建有集体食堂,会为民夫提供一日三餐,福利也算不错。除了少数家住附近的人,绝大多数民夫的吃住都是在临时驻地解决。
工地每天的工作时间是辰时到戌时,有汽笛为号。民夫们在上下工的时候,都需到工地管理处的考勤箱翻牌子,作为出勤参考。
为了便于管理和指挥,工地上一般三十至五十人分作一队,每个施工队都有一个对应的考勤箱,挂在工地大门外的墙上。箱子底板上钉着几排钉子,挂着每个民工对应的号牌,木制号牌两面颜色不同,用油漆刷成一面红一面蓝。
考勤箱在上工前开启,时间一到便会关箱上锁,直到下工时才重新打开。民夫在上工时将自己的号牌翻成红色,下工时翻作另一面的蓝色,迟到、早退、旷工者,便会在查勤统计时暴露无遗,工钱也会作相应的扣除。
这种考勤系统虽然很原始,但使用成本极低,每日只需安排两人开关箱子,监督翻牌,对考勤状况作下记录即可。而且可派上用场的地方远不止工地,过去这些年里已被广泛运用于海汉治下的各种单位,管理效果非常显著。
虽说水电站工地上的民夫识字率很低,但要让他们记住自己所对应的号牌倒也不难,而且翻牌考勤操作简单,推广起来也很容易。
工地上所有的劳动工具,基本都是由官方提供,无需民夫自备。不过这些工具的发放收取也全都是在工地内完成,损坏的工具也需在工地管理处以旧换新,以此来减少工具的折损和流失。
每支施工队的工头会从工地指挥部那里领取任务,然后带队实施。不过目前的施工内容没有太多的技术性可言,基本就是按照划定的区域不断挖掘。要在江岸上另行挖出一条水道将新安江引走,所需挖掘的土石方自然也是一个极为惊人的天文数字,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完成这一工程环节。
白乐童对于工地上的事务并不熟悉,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详细地了解关于建筑工程的运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不免也是感到十分新奇。
“乐童,在这边待了两天,你有什么感受?”趁着午休的时候,白克思便又给儿子出了一道考题。
白乐童思忖道“孩儿以为,能在这远离城市的山沟中实施如此规模的工程,此乃我海汉国力强盛的表现。而这项工程能得以稳步推进实施,是得益于我们拥有健全的施工计划、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体系。”
“说得不错。”白克思微微点头道“正是你所说的这些因素,保证了我国在工程营建方面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不管位于何种环境下,都实现执委会制定的各种目标。”
当天下午,白克思一行完成了在水电站工地的考察,乘船返回建德县城。他们将在这里休息一晚之后,待天明再启程返回杭州。
第二天天色微明,白克思一行便从建德出发了。返程顺风顺水,七里泷的几十里水路真是顷刻间便抛在了身后。天黑之际,便已经到了杭州。
陶弘方等人听说白乐童回来了,便主动过来找他。众人分开几日,各自都有不少见闻可供谈论。
白乐童先讲述了此次考察行程的大致情况,少不了要详细描述一下富春江上游的种种山川美景,让陶弘方等人都是艳羡不已。反而是在建德县当地的考察内容,并没有引来太多关注,毕竟在当地落户的都是工业项目,而陶弘方等人都不是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对其兴趣自然平平,也无法切身感受到那种大型基建工程现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陶弘方等人虽然留在杭州,但石迪文还暂时未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所以也是腾出了时间,在杭州周围游山玩水了几日,把前次在杭州没来得及去看的一些人文风景都去了一遍。
白乐童问道“你们这么悠闲,难道那日本使者还没到杭州?”
陶弘方摇头道“昨日哈建义从舟山发来电报,说那日本人尚未办完差事,可能还得再等两三天才会出发。”
他们这几个当事人既然留在了杭州,那海汉与日本幕府的后续谈判,他们肯定是要参加的。离他们抵达舟山已经过去了多日,那增山正利居然还在当地逗留,看样子对方好像也并没有他们之前所认为的那么急迫。
宁子敬道“还有一事,便是朱子安已经收到新的任命,将会出任特别联络处副处长一职,这个机构直接隶属东海大区管委会,今后前途无量啊!”
白乐童闻言,连忙向朱子安拱手道贺。
朱子安回礼道“在下才疏学浅,能得石大人重用,实乃侥幸。今后在下便与各位大人同朝为官,还望各位能如以往一样,对在下不吝指点!”
朱子安这趟跟着去海外转了一圈,回来之后本是想申请去三亚留学,但这显然并不符合东海大区招募他的目的。
石迪文安排他从东海大区举办的科举乡试出道,并且在乡试张榜之后立刻加入使团出使海外,便是要为他扬名,这样接下来才好启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