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91章(2 / 3)


哪怕走马观花似的参观,也费了差不多一个钟才参观完两座院子。
晁氏族人与姻亲们参观了院子,乐爸周秋凤将东院与书院的后院各道门全拴上,再从两院之间的夹道离开,夹道的门也上锁。
东院大门外放了告示牌,明确告诉人东院是私人住住,为了保护主人隐私,不对外开放,未经主人邀请,禁止入内。
逛了一圈乐园,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晁氏同族小青年们去帮忙,将一些水果拼盘拼篮送去园内的亭子与水榭长廊、石舫、楼阁内,就连植物长廊内也每隔段距离放了一张小圆桌,放着水果和装果皮的盘子。
乐同学又带着人在对着西大门的影壁前后辅了地毯,影壁前是给新人招呼来客,接受亲友祝福的地方,如果来宾们有送什么礼物,由人接手存放于影壁后方。
在影壁之西设了桌,作为接收礼物或红包的文书们的工作台,影壁之东侧摆放了一台古筝,一面古琴。
影壁东侧后方还放了一张小桌,放着几样乐器。
柳大少从晁二爷别墅那将人接到乐园,闲了一段时间,直到萧少那边打电话给他,他才开直升机去萧家接人。
萧老住在公家分配的大院内,那座大院住的都是与萧老相同职别的大佬或大佬们的家属。
萧老住的是座旧式的三合院,东院在建国不久后倒塌了,住宅收归国有后重修给建成了一排平房,上房与西厢还是旧式的砖木结构式旧房。
萧老的儿女都去了外地工作,萧君仪的父亲是萧老的小儿子,萧君仪年幼时他父亲还在首都工作,在他十来岁时父母也去了外地,就留下他在京陪爷奶。
萧老夫人比萧老还大四岁,以前也有工作,到退休年龄就退休,在孩子们需要家长帮衬时去给孩子们带孙子外孙。
萧老萧老夫人其实已经做了太爷太奶,他们的长女长子家的儿女在前几年相继结婚,于前年与去年分别生了宝宝,他们也荣升成了太爷爷太奶奶。
萧君仪在同一个太爷爷的堂兄弟姐妹中并不是最小的一个,在同一个爷爷的兄弟中是最小的一个,也是结婚最晚的一个,曾经萧家人都差点以为他看破红尘要当一辈子单身狗了
萧君仪的父母与伯父姑妈都不在首都,萧老就老两口住大院,他住的地方很宽,萧君仪结婚,家宴也在大院办,婚后也会跟爷奶住一段时间才会搬去他们自己的小家过两人世界。
萧老家的三合院上房三间。左右带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北角有卫生间,东厢后头还有一排三间的裙房,也是以前人家做为放杂物或放柴草的柴房。
西耳房是做书房用,以前东耳房做厨房,后来重建时将东厢修成平房,平房三间最北的一间做厨房,中间一间做餐厅,另一间做客房。
其他孙辈不在自己身边,小孙子结婚,萧老将上房西侧间给孙子做新房。
三合院都是萧家人自己动手布置,按北方的传统方式张灯结彩,窗户上贴着剪纸。
萧老的儿女们回来住了西厢,萧老的兄弟或堂兄弟等人,与萧老夫人娘家或儿女亲家们住酒店,部分被安排去接亲的青年辈于前一天到了大院,其他人半夜三更起床再去萧老住的大院。
萧少带着迎亲队伍接到媳妇赶紧回大院,因出发早,仅只在路上堵了一小会儿,赶在六点半前回到大院。
新娘子还没进大院时,在萧老家等着的众人收拾好了中堂,在地面辅好了地毯和团蒲,萧老夫妻与小儿夫妻于堂前就坐。
萧晁两家都是高干家,嫁娶喜事也遵守规定,没放鞭炮,仅只在新媳妇到了三合院门前时放了一箱烟花。
到了院外,萧少将媳妇背下车,踏进了院门再将媳妇放下地,两人一起跨过火盆,踩了瓦,被簇拥着到了上房。
萧氏族人与姻亲看到盛装的新娘子也惊叹不已,凤冠霞帔精美华贵,尤其凤冠最为精致,冠上镶的宝石颗颗流光溢彩,那套头面少说也值几百万。
萧家一位长者当司仪,与全福婆婆将新人领到团蒲两侧而立,再按古礼拜堂,司仪喊:“一拜天地。”
新人面对大门方向而立,再跪,拜。
新人拜了天地,司仪先喊“起”,待新人起身转过面朝向高堂时,再喊:“二拜高堂。”
全福婆婆帮新娘子提了提裙子,新人跪,拜。
司仪喊了起,待新人站好,喊:“夫妻对拜。”
夫妻对拜时新人不用跪,只是弯腰互相拜一拜。
“礼成,送入洞房1三拜之后,司仪大喊一声,全福婆婆扶着新娘子,在亲友簇拥之下进西侧间。
全福婆婆安排新人坐床。
萧家置办的婚床是一架双月洞的雕花架子床,挂着百子帐,辅着大红喜被。
全福婆婆扶着新人坐了婚床,将两人喜服的一片衣襟打成一个结,再递了称给新郎官揭盖头。
新娘子没罩盖头,有珠帘埃
萧少拿称杆拨开珠帘,看到媳妇的花容月貌,傻笑:“阿福,媳妇儿1
晁宇福:“……”这萧哥莫不是被调包了?
新郎官盯着新娘子舍不得错眼,围观的亲友起哄,闹哄哄的一片。
围观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