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评语(2 / 3)

大学。只不过,之前的用词可谓凶残,而这一次,偏向于学术性的讨论跟夸赞,总体还是很和谐的。

骠骑大将军在官网发了一个帖,由衷的表示了她的心情。

——“感谢一军和联军邀请我参加比赛,非常高兴。希望你们每个月都能邀请我一次。”

这样她就不用再当小兵了。

刘昊和张策那边,也紧跟着给出回应。

“这一次心服口服,指挥上我比不过你,还是下次军校联赛见吧。”

连胜:“……”

军校联赛,你们是见不到我的。

比赛结束之后不到一个小时,网站上直接出现了教授评语。

这次出评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点开语评后,发现是前所未有的大长文,更是让人震惊。军校联赛可是从早上开始,纠缠到现在都没结束。

连胜在室友催促下,打开了页面。

教授评语:

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比赛!这句话并不是客套词。

起初我与几位教授受到邀请评判,并没有抱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在看见参赛报名名单之后,我们感受到不解与无趣。因为双方初始的差距太大了。

刘队五千人,基本都是军校的优等生。他们有组织有纪律,且有专业性的经验。他们的积分全部都在六万分以上,其中超过十万分的有一千多人。他们全部都是军校生中的精锐成员。

这群精锐成员发起挑战的对象,是一个只有一千多分的新兵指挥。这位指挥队伍下的士兵,积分在六万以下的,有三千多人。在一万以下的,有一千多人。

这种差距意味着什么呢?大约就是远征军跟军校生之间的差距了吧。

我并不是说积分代表了实力,但是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验,经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水准。

那么比赛获胜的关键,是什么呢?

连队的队伍最重要的,大约就是他们各连长的单兵作战实力了。

而这几位单兵重要吗?对于连队来说重要,因为他们的确成为了整个队伍的支柱的存在。对于整个战局来说不重要,因为这是个总一万人的大战场。

我与几位教授,当场梳理了一下整场比赛。

开局初次交锋在平原。刘队利用地下通道打响第一战,获取了第一个优势。连队调整迅速,稳住队形,没有给他们趁胜追击的机会。

之后刘队退守山壁,打算依靠这个地图,发挥他们最有优势的小兵实力。然而连队打混了队伍,采用了低、中、高三类型机甲混合的作战方式,强行在山壁去拿回了短期作战优势。

整个山壁地图都在对战。小路结束的较早,只是一个混淆视线的进攻而已。

连队付出了一台高配机甲与近一百台中配机甲,一千多台低配机甲,拿到了对方近两千台低配机甲的人头。

之后就进入了本场最为激烈,也最为直接的沙漠地区。

在这里连队损失惨重。不到二十分钟的时候,伤亡近两千台机甲。因为他们大数量的是低配机甲,而在沙漠地图,低配机甲等同于任人宰割的牛羊。

刘队趁此挽回了之前的人数差距,并重新拉开高达五百的人头优势。

这时候连胜下令撤逃。

在沙漠地图,她不是在争取胜利,而是在计算己方的损失。

她控制住双方之间的差距,然后才进入自己最终的反击战。

一直到最后,我才明白连队的打算。连胜或许从一开始,就准备了要靠水战获胜。

根据双方的战力差距,不论以何种形势进行正面交锋,他们都必败无疑。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埋伏突袭。然而整个地图都较为平坦直接,唯一一个适合埋伏的地点,似乎就是被百米飞刀利用的地下通道。

连胜将目光移到了水战上。

她要促成两件事情,

一:要让所有兵力回到最后的河流地区。

二:来的机甲数目要少。否则阻挡不住,己方战旗可能会被推倒。

那么中途的过程就并不重要。目的只有两个。最大消磨双方机甲数量。出让一定的优势,让对面可以毫无防备追击至河流地图。

她做到了。所以最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绝地反杀的战局。而中间的战局,让人觉得一头雾水。

刘队是从哪里开始走向失败的呢?

刘队的指挥团队也很强大。百米飞刀作战经验丰富,建模水平超群。他多次识破了连胜的计策,且保持优势一直到最后的阶段。

我与几位教授普遍认为,战争前段并没有太大失误的地方。他们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在最终识破连胜水战的计策,并及时做出应对。

一个猜中了对方的计谋,而另外一个没有。仅此而已。

这就是战术的魅力。

如果说刘队依靠的是对地图的精确了解,那么连队依靠的就是对已知地图的合理利用。对地图了解固然是好的,说明准备充分,经验丰富。然而,在战场上,并不是时刻都有这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看见地图的同时,立马得出最终的决策。

连胜是一位优秀的指挥。整场比赛的胜利,的确值得骄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