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了两天,终于想出这个办法,放出消息说,他们家可以教导种棉,能派出去的一共有十六人。
这十六人按照年龄排了顺序,跟各家交谈。
最后选中十六家豪门,至于焦十一那个,完全算是个捡漏。
不过当时汴京的焦家人也就多了,不至于留个脾气不好的焦十一,这才让他去了宿勤郡那边。
但是焦家人并未去掳走他家小孩那一户,在其他十六家的帮忙下,那家的仆役是才被关起来,又以拐孩童的罪送去流放。这事才结束。
可焦家人太明白了,那些人帮他们并非是因为好心,只是因为他们能提供种棉的技术而已。而且跟着四散的焦家人们互通书信,那些门户基本上都派了人跟着学种棉的手艺。
还有一种小道说法,后来好心帮忙的,跟前面下作手段逼迫人的,应该是有联系,不过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罢了。
这些消息先不提,反正不出四五年,种棉的技术绝对会散开。
所以他们这本书是为了自保,既是保住现在的家里人,也是保住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在以后其他人口中,这至少是他们焦家人琢磨出来的东西。
纪彬听完,这才深切明白,他们到底吃了多少苦头。
如今听起来就这么磋磨人,若是真事到临头,只会比焦家主说得更难受。
毕竟一个随时都可能拐走你孩子的人,还有一群不好惹的人跟在后面。你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动手,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动手。他们赌的就是你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他们也是在展示自己的能力。你们的生死都在他们手里,他们可不会在乎的。
头上有一把随时悬着的刀,这滋味,不是谁都能忍得了的。
纪彬感叹完,也知道另一个事,他们十六个虽然是这么排的循序,其实并非都是平辈。比如焦十一年龄三四十,要喊焦家主为叔。那个焦十四其实才二十多岁,喊焦家主为表祖父的。
不过为了方便外人记,他们在外面只以这样的排名互称,只有等到自己人在的时候,才会喊尊称。
这点小事就看得出来,焦家主为了保住棉花技术的名声,真的很努力了。
焦家主道∶所以这种棉的书是不得不写,不能不写。只盼早日成书,以后焦家人还能在棉花里有一席之地。
毕竟大家族手里的资源可不是他们能想象的,若是这些家族尝到甜头后,那以后的产量只会继续翻倍。
纪彬詹明卖了十几万斤的棉花,就能有百万收入,可要知道,来做交易的不过是那些家族的小辈们而已。
人家眼里,倒是也不在乎他们这些。
纪彬虽然心里早就有数,可忽然接触到这些,还是不由得感慨。
但他已经明白焦家人为什么对种棉的书那样着急,看他们写下来的东西也更迅速了。
这里的四个焦家人还是识字的,写出来的东西都难以,在汴京许多人焦家人只能口述,然后让人写下来。
纪彬也只能暂时承担这个责任,毕竟焦家人除了他之外,其他识字的人都不信任。若是让别人帮忙写,只怕他们是不会给出去真正的资料的。
纪彬也可以理解,毕竟焦家之前被坑惨了,若是这出书的事再变成别人的,只怕这焦家主眉头会皱得更深。
谁愿意让自己一生研究的心血变成他人的东西?
所以在詹明带着柴力他们购物的时候,纪彬则跟焦农人他们在整理宿勤郡种棉要述。毕竟江南这边的太好整理了,只要写清楚为什么不能种,这几页纸就过去了。
可是宿勤郡是能种棉的,而且宿勤郡各地的情况还不一样,只有去过那里的焦十一最明白情况。这说起来可就是长篇大论了,打草稿都要几十页,真正形成文字,估计也是厚厚一沓。
短时间里真的不可能立刻写出来。
这还是焦十一跟纪彬早就有沟通的情况下,再写个其他地方的棉花,估计又是很长时间。
其实大家研究最深的,还是鲁地种棉的实际情况。
这话一聊起来,焦家四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就算他们全都在这两三个月,只怕才能写得差不多
可是纪彬他们眼看已经到了回程的时间。
现在已经十月二十三,稍微收拾一下东西,就真的要出发了。
毕竟再等一段时间,河面结冰,那就要走陆路,折腾人不说吧,路上的线路他们也不熟悉。
至于焦农人他们在等汴京那边是书信,看看是他们四个去汴京,还是大家一起回鲁地东葛州,毕竟家人孩子都在那边种棉。
听说那边也是大丰收的。
纪彬暂时把宿勤郡那边的所有草稿收起来,等他回去的路上,再等回纪滦村了,可以慢慢整理,总要找个简洁明了的方法。
若是能配上插图就更好了。
比如什么时候的虫害,虫子又是什么样子,病害的棉花杆是什么样子,若是能配图,让不认识字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焦家主一听这话,忍不住道∶就知道这事找你绝对没错,若这书能成,你肯定有五分功劳。
纪彬摆手∶不会,还是你们的经验更重要。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