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别爱我没结果> 第70章从墓的人间(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章从墓的人间(1)(1 / 3)

十二月十七日, 傅成山离开上海的第二天。

冬日的寒雨降下来。

天寒地冻的时节, 对于普通人而言总是最难捱的。哪怕是属于南方的上海,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炭盆旁取暖,甚至不是人人都能有一件御寒的衣裳。

不过, 今年的冬天,许多平民百姓发现街头总多了一些推车小车的年轻人, 他们发放食物,馒头,白粥, 甚至还有驱寒的姜汤,手臂上戴着红十字的袖章——也是基于这一点, 在路边瑟瑟发抖的流民小心地走过去, 那边便会格外热情地递上食物, 还叮嘱慢点吃, 明天还可以继续来领。

一开始,这样的行为自然是遭到了许多的误解。

有的以为是要征壮丁拉到前线去的, 有的以为是拉人去挖矿做苦力之类的, 总而言之是不怀好意别有所图的,但就算如此,这些饥寒交迫的人们的反应都是不管不顾地抢过来往嘴里塞,吃完了自然眼冒绿光地看着锅里的,有些看那发放食物的人手无寸铁, 便想要哄抢。

没想到, 那派发粮食的小车附近大多都有巡捕, 只要带袖章的一吹哨子,便闻风而来——他们对这种人可是毫不留情的,手里的棍子还没落下来,那流民欺软怕硬,立刻便一哄而散了。

然而,接下来,那带袖章的年轻人便会很抱歉地表示明天不能过来了,因为好像上头要“评估”这一带的治安情况,若是评估还能通过,他后天还能再来;若是上头认为这儿不安全,那不好意思,你们明天就没饭吃了。

于是几次过后,这些施粥点的“治安情况”便立竿见影地有所上升——那些难民甚至都乖乖地排队了,碰到还有捣乱的、或是混在人群中撺掇着其他人去抢的,甚至都自发地维持秩序,将那些影响明天口粮的“害群之马”打得鼻青脸肿。

自然,也有许多手头拮据、捉襟见肘的市民也过去领“救济口粮”了。那边似乎也是来者不拒,只是分量都定得很死,多得没有,只能维持一个人不饿死的水准,还要排很长的队伍,不是真的揭不开锅的人家,大多也是不会为了这一点小便宜去与那些流浪汉一块排一个小时的队伍伸手要粮的。

但即使是这样,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们已经非常满意了,他们大多是家乡遭了灾祸,冒着生命危险逃到上海来,一路上盘缠用尽已经山穷水尽的人家,有这一口吃食,就有熬过这个寒冬的希望,那些贪得无厌的到底还是少数,每天的施粥点其实都会响起一片感恩戴德的声音。

而以往一有“冤大头”,便会来滋扰生事的那些青皮无赖们,这次竟然堪称上是“秋毫无犯”,不但没有欺压那些流民、找施粥者打秋风之类的行为,甚至有几次粥棚附近碰到别有用心,想要煽动群众借机生事的,还是这群混混暗自记下对方的体貌特征,事后麻袋一套,第二天队伍里便再也没有这号人了。

这种邪门事儿令城中百姓都不由另眼相看,心说乖乖隆地咚,这群小赤佬是改邪归正了?直到发现他们保护费还是照收不误时,这才知道这不过是特例罢了。

这座处于焦点中的城市,但凡有风吹草动都会引人注意的。自然有人留意到了街头巷尾这番变化,调查询问之下,却发现这些施粥的大多都是大学生,都是义务帮忙的,只象征地拿点微薄的补贴,但一个个都很有干劲,对再落魄脏臭的流浪汉,也都很是和善关怀,那种真诚之情很是感染了不少人。

若是碰到有难民过来感谢,甚至是感激涕零地想要磕头,那些年轻人立刻便涨红了脸,说着“手足同胞”、“扶危济困”之类的话,坚持表示这是应该的,随即便能乐呵呵地在天寒地冻中辛苦一整天。

可是一帮穷学生,哪来这么多银钱救济全城呢?有心人追查下去,发现派发食物的行为的确是红十字会组织的,这就说得通了……可他们往年也没有这么大的手笔吧?

许多人都心中嘀咕,觉得背后必有隐情,红十字会里头的人倒也不藏着掖着,只说前些日子得了义士的资助,至于为什么与往年的行事截然不同,处处都透着章法,为何那些巡捕会一反常态如此“尽忠职守”,为何那些泼皮会忽然变得如此“义薄云天”,为何又能联系到这么多热血青年,却是一问三不知。

总而言之,今年冬天,许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觉得日子稍稍好过了起来。

某条街道,蒸汽在雨中弥漫,简陋的粥棚下,衣衫褴褛的人接过一个热乎乎的馒头,不管不顾地大口啃着。

下一个领食物的是面黄肌瘦的女人,她怀里抱着婴儿,随后在一群人的注视下领走了两份食物。轿车从路旁驶过,污水溅在蹲在路边喝粥的饥民身上,溅到了碗里,他骂了一声,继续喝着混杂着泥水的粥了。

这样的一幕,在这座城市的无数个角落上演。

街对面,顾时铭撑着一把伞,看着面前这一幕,心中生出复杂而微妙的情绪。

沉默地看了片刻,他走进一旁的咖啡馆,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然后昂首阔步向着座位上西装革履的外国男人走去。

“先生,我受人所托,与您谈一谈订单的细节……”

……

“没有细节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