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不可能绕过组委会,再怎么样,也要与组委会通气。
是以,埃德蒙的友情对莱曼入选评奖的作品有很大的助力。
毕竟,戛纳电影节靠关系拿奖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就跟奥斯卡的公关一样,都存在人情上面的极大变数,而非单纯的影片质量。
无论是此前还是以后,这种电影节的“不公”一直存在,且无论哪个电影节。
原时空里,这一届可是闹出过笑话的。
莱曼也不会奢望什么都不做就能等着拿奖,那可太天真了。
哪怕这一届的入围名单莱曼就没见着什么很厉害的对手,《老无所依》已经是算很优秀了,但,人情和公关依旧必不可少。
而埃德蒙呢,也确实很看重莱曼。
因为他觉得莱曼这面旗帜能很大程度上的为法国电影人扬名——好莱坞毕竟是全世界都关注的焦点,哪怕法国文艺界一直不承认,也不得不服人家的影响力。
是以,这场闲谈是一个心思如此,一个有意结交,很快就聊熟了。
聊熟之后,埃德蒙看着莱曼,忽然问出了一个潜藏在心底很是好奇的问题,“你的电影我都看过,虽然有几部过于商业,情节渲染力不够,但论表现力也绝对优秀,但是莱曼,你为什么从没拍过一部很法国的电影?”
埃德蒙确实很想明白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哪怕吕克-贝松那么奉迎国际市场,也是拍过纯法国的作品——法国演员用法语讲述法国文化。
莱曼心想:这问题怎么回答?
难道说是因为我具有东方思维,就算拍爱情片《微爱》和犯罪片都没有好莱坞最正统的味道,哪里来的很法国气息的作品,压根就没想过这一茬啊。
而且,法国电影市场有时候连英国都比不过,这地界天花板就低。
当然,这话只能想想。
莱曼正犹豫着找个好理由,却听埃德蒙继续用感兴趣的口吻问道:“莫非是因为你也认同吕克贝松等新派电影人的观点,认为法国电影想走出去,必须抛弃太过地缘方面的因素?”
“额是的。”莱曼点头,他感觉吕克贝松其实说得没错,无论哪个地区的电影想真正的走出去,都不可能太过地区性。
就连好莱坞,他们的本土电影如果不迎合国际观众的话,照样卖不出票房。
而中国除了功夫电影,也很少能在国际市场出成绩一样,地区文化其实是限制电影迈向大众化发展的。
因为有些文化,外人本就难以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