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第一科举辅导师!> 177、罢了罢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7、罢了罢了(1 / 7)

南王在城外喊话, 长安城内人人自危。

他们害怕打战,尤其是这样善恶难辨的战争。这让他们觉得在自相残杀。

他们如果反抗, 对方也是自诩正义之师的同胞。他们如果不反抗,当今天下安定,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翻天覆地不成?

朝廷如今却抽不出闲情理会这样的事情。众臣聚在一起商讨对策。

主战指挥,交由许贺白。他在边关多年, 对于守城攻城的经验, 绝不对普通武将能比的。而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

各派争论不休,主要还是关于兵力调度的问题。

长安城门众多,不知道南王会从哪里攻入, 那势必各个城门都要派些守卫镇守, 且各个城门都安排一名将领坐镇。如此一来, 兵力分散,原本就不足的人手更是捉襟见肘。状况实在难以叫人乐观。

同时, 关于要不要趁乱将唐清远送出京师再作打算,也是决议不下。

宋问听他们吵来吵去,提出了各种作战假设,布局拆招,也还是没有结果。不由叹了个口气。

像这种时候,人多反而坏事。没有一个领导性的人物做最后的拍板决定, 怕是会陷入无尽的拖延中而已。

唐清远正坐在上首,皱眉沉思。

他还年轻,不够果决, 亦害怕犯错。

这是他犯不起的过错。

宋问说挠挠头道:“其实宋某觉得,兵力不足倒还好说。长安百万人口,加上牢狱中关押着的囚犯,人数上我们必然是有优势的。”

当然这是下下之策,最好是不要将无辜的百姓牵扯进来。他们没有对战的经验,一上场,直接就是炮灰。

而且什么时候要将百姓推出去受死了,那这朝廷听着也差不多快灭亡了。

于是几位老臣摇头否决。

“我也不是指要让百姓上阵,而是说,诸位也请不要如此忧虑,看不清目前的局势。”宋问挠挠眉毛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既不是如何安排人手,也不是如何逃难,而是我们对南王那边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在朝中却有一定的耳目。”

朝中有南王的耳目,已是一件公认的事实。其实他们在这里商讨出了结果,也或许很快会被对方知晓。那么勿论他们怎么调配兵力,他们都可以从薄弱的地方切入。里应外合,来个速战速决。

现在还没有动手,只是想占占舆论优势,好确保自己的名声而已。

一老臣问道:“那,国师有什么想法呢?”

宋问沉吟片刻道:“国师有什么想法?国师即不能呼风唤雨,也不能撒豆成兵。更加没有打过战,上过战场。国师提出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众臣:“……”

宋问道:“国师虽然没有打过战,但是朝堂上,有不少血雨里征战出来的英雄将军。我们在这里百般争辩,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不如听听他们的意见,才是上策。”

众人一致看向沉默的许贺白。唐清远跟着看向了他。

许贺白上前道:“陛下。若要臣直言。目前上上之策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几位文臣听见,立马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若南王伺机进宫,我等防备不及,岂不正落了他的圈套?南王已兵临城下,我等岂可继续安逸?”

唐清远抿唇,看着堂中众人,拿不定注意。

宋问几不可闻的摇摇头。

他就算随便相信哪边,也好过这样犹豫不决。他可是一国之君啊,该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领袖。

唐清远看见宋问表情,又看见许贺白紧皱的眉头,深深吸了口气。调整一下坐姿,下定决心道:“许大将军,为何如此看法?”

许贺白选择按兵不动,自然不是选择安逸。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越是心急,越容易出错,叫别人抓住把柄。

南王现在还没有进攻,就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寻求退路,或是急于进攻,都不对。战斗还没开始,怎么能自乱阵脚了呢?

他征战多年。临门一脚,一败千里的,有。柳暗花明,死地复生的,也有。但唯一的一点是,绝不能让士兵察觉到统帅的犹豫与不安。

不妥善调派兵力,届时在慌忙调度,敷衍与将就的情绪,会直接导致军心不稳,败局已定。

将军下的每一个军令,都应该是考量过后的万全之策。

只是,他是武将,不善于争辩。他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唐清远的信任。所以他不好开口。

唐清远终于决议道:“便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众人散朝。

宋问是没有什么公务的,所以她是最悠闲的一个人。

下了朝之后,就回到家中,坐在椅子上试着对口型。

林唯衍在一旁不停重复道:“夹……馍……还是奶……泡?”

“住嘴!”宋问怒了,喝道:“分明是南门!”

“南……门……”林唯衍试了试,“哎呀?”

宋问:“……”

宋问重新披上外袍,起身往南门那边走去。

林唯衍跟在她后面道:“你每日都去,不是都没有什么发现吗?”

“虽说没有什么发现,可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