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都市言情>大明:寒门辅臣> 第二十三章 顾正臣:宁作我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顾正臣:宁作我(1 / 2)

李义一脸笑意,一身布衣,手中依旧握着把破蒲扇。

顾正臣有些纳闷,这个家伙该不会又在玩尾行吧,你个痴汉,尾行我一个男人算什么事。

李义用蒲扇指了指送聘礼的队伍:“这队伍可比你家送聘礼时豪华多了……”

顾正臣很想踢死这个家伙,哪壶不开提哪壶,顾家什么条件,没给赵家送两只野鸡就不错了,哪里有大雁。

再说了,当初是赵家巴结的顾家……

“这样挺好。”

顾正臣说完,背着双手,转身就走。

李义跟上前,见顾正臣没有半分沮丧与愤怒,不由问:“你难道没丝毫触动?”

顾正臣呵呵耸了耸肩,毫不在意。

就赵雅儿那样的女人,要胸没胸,要脑子没脑子,就一还可以的皮囊,没什么可惜。至于赵家,自家姑爷倒霉不仅保持距离,还会站在远处丢石头的势利眼,更不能要。

顾正臣打心里看不上赵家。

可这种“看不上”落到李义眼中,则成了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不由赞道:“顾举人好心性,可否相邀饮一杯茶?”

顾正臣指了指不远处假装买膏药的中年人:“喝茶可以,只不过是不是少一个人?”

李义眉头一抬。

好敏锐的观察力,竟然能发现师爷严彬。

顾正臣也不想发现,只不过好歹跟踪也找个专业的,你买个狗皮膏药探头探脑七八次,没见人家摊主都赶你走了。

再说了,这个家伙就是昨天跟着你一起趴顾家东面篱笆的人,狼狈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真以为混在人群里就看不到你们两个,那么大脑袋,那么大脸……

茶楼。

李义介绍过严彬之后,寒暄几句,就收敛了笑意,正色道:“昨日看过顾举人的惊人手段,今日想问一问顾举人,若你来治理地方,如何为政,如何兴民?”

顾正臣深深看着李义:“你是朝廷中人?”

李义没有否认,只是说:“还请举人回答。”

顾正臣端起茶碗,略是沉思,认真地说:“治理地方,这个地方二字太过宽泛。你也应知,各地地理不同,山川河流不同,土地产出、民风民俗不同。欲治地方,应因地制宜。以这滕县来论,滕县什么最多?”

李义愣了下,试探地说:“水?”

严彬补充:“山?”

顾正臣郁闷地看着这两位,敲了敲桌子:“滕县最多的是煤炭。”

“煤炭?”

李义、严彬有些惊讶。

煤炭,古称湮石、石涅、黑丹、石炭等。

早在汉代时就已成规模使用,至宋时,更有“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的记载。

如今大明朝,煤炭更是少不了,不说老朱一家人在南京取暖的需要,就说铸造海量铜钱,打造兵器,这都离不开海量煤炭。

大明对外战争尚未结束,东北还没收回来,高丽正在玩两面派,北面关外还有具备威胁的北元势力,而在西南,还有元梁王占据云南。

没煤炭,拿什么冶炼去,烧火棍是不行的……

顾正臣正色道:“若滕县可以采煤炭,借运河之利贩卖,不需十年,滕县可兴。当然,是以官府开采为主,还是以商人开采为主,以何种方式收利朝廷,返利百姓,都需从长计议,我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李义惊讶地看着顾正臣。

此人思虑长远,眼光独到,若入官场,当大有可为。

不过顾正臣还是将问题想得太过简单,煤炭开采需要大量人力,滕县是下县,人口不到六千余户,根本无法支撑起来大量煤炭开采。

“寒窗苦读,你的抱负是?”

李义问。

顾正臣道:“不如你先说。”

李义面色肃穆,极是认真地说:“我平生抱负,当朝龚黄。”

顾正臣眉头一动。

龚黄,指的是汉循吏龚遂与黄霸。

《宋书·良吏传论》:“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龚黄之化,易以有成。”

龚黄两人,算得上古代行政司法的典范。眼前之人想要当大明朝的龚黄,看来是一个有志气的。

李义看向顾正臣。

顾正臣吹了吹茶水,平静地说:“宁作我。”

李义脸上浮现出震惊之色。

宁作我!

这是一个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回答。

《世说新语·品藻》记载:

桓公(桓温)少与殷侯(殷浩)齐名,常有竞心。

桓问殷:“卿何如我?”

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那意思是,我不想和你比,我只想做我自己,坚持我的信念与志向。

多少典籍诗词之中,也只有辛弃疾、陆游等寥寥数人喊出“宁作我”之言。

在世间,无数人游走在世俗之中,随波逐流,如风中柳絮,水中浮萍,一句身不由己就解释了迷失沉沦、趋炎附势,一生坚持“宁作我”,不忘初心,不忘信念的又有多少?

宁作我,不是特立独行,而是笃定求真,践行信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