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抢救大明朝> 第1881章 逆子,你来监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1章 逆子,你来监国!(1 / 2)

,最快更新抢救大明朝最新章节!

北京城,西苑,玉熙宫。

当黄台吉将要在秋收之后三出燕山的消息传到朱由检耳中的时候,他已经结束了在金莲川草原上的游猎和避暑,回到了日益萧瑟的天子居停北京城。

北京城的萧瑟是因为不断有人离开,从崇祯二年燕山屯田开始时起,北京城的人口就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而且负增长的速度还越来越快!

到了崇祯四年秋,随着大批的北京勋贵带着大批部曲家眷南下任官。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跌破了100万,只剩下不到80万这个数目,比起朱由检的计划,还是有点多了!

他的计划是将北京的人口压缩到30万以下!也就是再减少一多半!

不过减少下来的人口也不是都要分流去南方,而是在靠近大海的天津建一座商埠。用来承担北京的工商业功能,可别小看北京到天津的二百余里,哪怕有水运可以通到通州,运输成本也是挺可观的。

况且在以海替漕之后,南方的物资将会走海路运来北直隶走海路而来的都是海船,而不是可以走运河的漕船。所以物资走海路运抵后,还得换漕船再往通州运。麻烦不说了,成本也是不低啊!

所以朱由检就打算把天津卫变成北方的经济中心,而将北京变成一座纯粹的首都和军事要塞。

不过他暂时没有功夫去推行进一步的削减北京人口的政策了,因为西北又出状况了!

西北出状况是很自然的,因为陕西全省在入秋之后就没下过几滴雨!包括甘肃、榆林、临洮、固原在内的四个军镇,也都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只有宁夏镇的情况稍好——宁夏平原和关中平原一样,都有大河流经,水利灌溉系统非常发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旱灾。现在的陕西,基本就是关中平原、宁夏平原和南边的汉中盆地产点粮食。

其他地方,都只能苦熬日子。

而这次熬不下去的是陕西五镇中的甘肃镇!也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兵变军乱。

甘肃这一块本是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的辖区,早年大明朝昌盛的时候,陕西行都司领有十二宫卫、四个守御千户所。按照一个卫下辖5600户,一个所下辖1000户计算,当年的陕西行都司共用军户71200户,人口应该在数十万众——这可是明初的数目,繁衍之今,怎么都有几倍的增长往少了算,都有一百多万口!

那么多人搁在地盘已经大大缩水的甘肃镇,也没有什么丝绸之路的利益,就只能靠种地和当兵过日子。而且由于甘肃镇距离内地遥远,而且三面皆敌,军事压力又极大,必须维持较多的军队。而这些军队又很难得到关中民运粮的补给。所以甘肃镇对军屯粮的依赖一直很大,由陕西运去的只是布匹和白银(由民运粮所折抵)。

如果风调雨顺,靠着河西走廊和湟河谷地的农业,倒是可以维持甘肃镇的军粮需求。

但是连续多年的旱灾,却让甘肃的军屯无力养活甘肃镇的军队——军户自己都要饿死了,还怎么交一亩一斗二升的屯粮?

而屯粮无法收取,又造成甘肃镇兵的粮饷被长期拖欠——明朝边军的粮饷本来就是由军屯、民运、京运、盐运等几部分够成的。而军屯、民运这两部分非常容易受到天灾的影响。而京运这部分,又收到运输距离的限制。从北京的太仓库里提点银子运去甘肃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银子又不能当饭吃!

而且甘肃因为长期乏粮,粮价非常高昂,再往甘肃运银子,只能造成甘肃的粮价进一步暴涨。

而朱由检又打着“运人出陕”的主意,当然不会掏银子去补甘肃军屯的缺口——有这点银子,还在在湖广多买点米可以在将来多活一点人呢!

不过这也造成了甘肃镇军的欠饷长期无法补足在这种情况下,兵变军乱就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事情了。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一场固原兵变,所幸规模不大。在原本的历史上,崇祯二年的时候,因为调兵进京勤王的事儿,更是惹毛了一片,甘肃还因此发生大乱,梅之焕忙活了几个月才镇压下去,李自成也是在这场兵变当中由大明的低级军官变成义军头领的。

而这一回朱由检吸取了教训,没敢让西军勤王,所以甘肃的兵变就没有如期发生。

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

造成这次兵变的原因其实和朱由检把虎兔敦汗的儿子额哲塞进河套有关额哲虽弱,但毕竟有朱由检的几个蒙古贵妃力挺,不是退守河套的土默特部能抗衡的。

所以河套的土默特部就选择了向青海迁徙(青海本就有土默特部的分支),而土默特部的迁徙就得从甘肃镇地面上通过结果双方就在甘肃大打出手,打了一堆烂仗。

打完之后,自然是犒赏不足,欠饷不发,军队供应更加困难。结果惹恼了甘肃边兵,在崇祯四年秋发动了河西兵变,以乱军王进才为首的变兵斩杀了肃州参将孙怀忠,大掠肃州东走,还扬言要去投奔闯王高迎祥!

甘肃巡抚梅之焕有点抵挡不住,只好用600里加急向北京求救。

“燕山漠南草原朝鲜陕西”

玉熙宫内,大明皇帝朱由检正围着一张铺在案几上的地图在一边踱步一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