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其他类型>抢救大明朝> 第2264章 逆子接班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64章 逆子接班人(1 / 2)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大明崇祯二十九年三月,开平城。

这座位于金莲川草原的元朝故都,现在是朱慈烺的嫡长子,大明朝的皇太孙兼燕王的朱和壕的居城,同时也是威震塞上的军事要塞。在崇祯征讨四方,以求平定内外蒙古和关东女真叛乱的时代,这里就成为崇祯震慑草原,威胁女真侧翼的一处要冲之地,而且还是他的蒙古宠妃巴特玛.璪的万户斡尔朵的驻地。

而为了彰显大明天朝的赫赫兵威,朱由检还从国库中拿出巨资,不断增筑开平城,直到将之扩建成为一座占地面积巨大,足以屯驻数万大军并囤积大量补给的大型棱堡。

在内外蒙古和关外女真相继被平定后,随着巴特玛.璪的万户斡尔朵跟随她的养子敦王朱慈燏西迁,以及燕王朱和壕所属的军户陆续迁入。这里就从一个蒙古斡尔朵的中央宫帐,变成了一个汉人藩王的王都所在。

没错,就是王都!

和大明其他藩王(不是藩国王)只有勋庄,没有王都的情况不同,燕王朱和壕不仅有大量的勋庄和多达四万户的封户,而且还拥有了这座屹立塞上的雄城开平,而且还堂而皇之的冠上了王都开平的名号。

此外,朱和壕还得到了总督燕宁一镇军民事务的大权,俨然成了一个治军临民的实封藩国之王。连大明开国之初的十三塞王,都没有他现在的权势。

不过话说回来,朱和壕可是大明的皇太孙,是未来大明至高无上的帝王,两万万几千万子民的君父,上百万明军的统帅。这样的人如果一直养在深宫里面,靠着几个所谓的饱学之儒,传授一点儒家的大道理,最多再加一点父皇母后口耳相传的帝王之术,是根本无法掌控和治理大明这么个超级大帝国的。

他必须要系统的学习军事和民政,同时还要得到实践的机会——治国带兵当皇帝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不下基层,不进行实践,只靠别人教一点理论知识就直接上马就干?

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帝国尽出英主明君,一代一代都是牛人,把国家的版图扩张了不知多少倍!靠得就是让苏丹的儿子们先去当总督,在实践中掌握治国打仗的本事,同时建立班底。而在老苏丹死后,则让儿子们“赛跑”,看谁先“跑”回首都伊斯坦布尔,谁就能当新苏丹,谁要跑得慢了......呵呵,那可就多半活不成了!

所以苏丹的儿子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治国带兵的本领,还得努力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可以在老爹去世后没日没夜的往首都赶——如果慢了一步,还得赶紧逃命,这又是一场新的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苏丹,不仅知道怎么治国打仗,而且还拥有强健的体魄,在登基之后足以用最充沛的精力去治理庞大的国家。

后来这个制度因为兄弟之间的厮杀太过残酷而被废止,改成了“圈养法”,圈养出来的苏丹是什么水准,看看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历史就知道了......

而朱由检显然也是吃够了“圈养”的苦,他那么聪明的一皇帝,上辈子居然干了那么多的糊涂事儿,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根本就不懂吗?你看这辈子他都懂了,不就英明神武了?

所以朱由检现在又成了最懂教育孩子的万岁爷了!

不仅教儿子,还会教孙子,不仅自己教,还办了学校(少年侍卫团、侍卫团)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而且还为朱和壕安排了最会带孩子的忠臣,就是现任的燕宁镇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定边侯张献忠!

张献忠现在已经上了年纪,六十多岁的老忠臣了,头发胡子都白了,但是精神依然矍铄,骑在一匹大青马上腰板依旧挺得笔直,远远一看,就知道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

张老将军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身后是整整3600名胸甲骑兵——都是按照大汗朱慈烜的怯薛安答为模式练出来的。不过没有怯薛安答那么厉害,因为怯薛安答是3600个蒙古百户中百户挑一出来的精锐!而这3600胸甲骑兵则是从燕王府所管辖的4万军户中选拔出来的,差不多十户出一丁,质量当然不能和百户出一丁的怯薛安答相比。但是也不算差,因为崇祯划给朱和壕的40个千户都是老千户,是崇祯十几年的时候就在金莲川草原和千里松林以西安家落户,且耕且牧的千户。从他们当中选出的3600胸甲骑兵当然不会太弱。

另外,崇祯发给朱和壕的辅臣也都是狠角色,除了张献忠之外,还有张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这四位都是少年侍卫团、侍卫团出身的职业军人,最会带兵了。而朱和壕本人,也是少年侍卫团、侍卫团的出身,也是相当出色的职业军人!

在他们这些人的严格训练之下,燕王府的护卫骑兵当然被调教成了第一流的劲旅,这些年还跟着朱和壕东征西讨,不仅打给附近的燕山贼,还在贝加尔湖附近和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较量过好几回,而且每次都打胜了。

看见3600名精锐骑兵全都牵着战马,背着骑枪,在开平城的南门外列出了几个整齐的方阵,张献忠也极为满意——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啊!

今天是大明皇帝、大明皇太侄、新任的蒙古大汗、日本国天皇、安南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