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元末农民起义1(1 / 2)

这几个月秦始皇带领群臣反复商议,终于列出了几条详细的国策计划。

先是在轻徭薄赋方面,暂停了阿房宫与皇陵的修建,只修长城与驰道,并减少民役人数,减缓工期。同时也昭告天下,鼓励开荒,定十一之税。

再是军功方面,他已让人去堪订原来六国的土地田亩,虽然远离关中家乡,但好歹能兑现军功爵的奖励。

至于基层官吏方面,面对的形式太复杂,非一朝一夕之功。连他自己都还没定好一个能够推广至全国的统一思想呢。只能先让各地推举了一些人上来,到咸阳统一培训一番。

今天正是他来新置办的学宫里巡视,便遇到天幕开课,于是邀来培训的学子一起观看。

这些学子都是各地推举上来的小吏或是学子,并没有看过之前的视频,因此不免惊吓出一番丑态。一旁的教谕解释并斥责了几句,才渐渐安静下来。

只一个落拓不羁的中年男人,从头到尾饶有兴致的盯着看。

秦始皇看了一眼名录,乃是楚地沛县来的一个小亭长,名叫刘季。

他暗暗记在心里。

[元朝,一直是一个争议很大的朝代,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蒙古的起源已经不可考,按史学界的主流说法,是起源于东胡。但东胡也不是一个民族的名字,而是指匈奴东边的少数民族部落。

那片地区自古便是强者为王,征服者拥有一切。所以千百年来他们被叫过“鲜卑”、“柔然”、“室韦”、“鞑靼”。

直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内部,又统一了整个漠南、漠北,建立了大蒙古帝国,这片区域生活的人才统称蒙古族。

当然,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们征服过的区域过于广袤了,后人再难望其项背。]

天幕上又徐徐拉开一张地图,与前次不同,这张地图更加广袤,囊括了整个中亚、西亚,以及少量的东欧、北非地区。

咸阳学宫里的学子一开始不明所以,还在窃窃私语,只那刘季眯着眼睛打量了一番后,突然反应了过来,一时震恐,嘴里喃喃自语:“天下之大……”

秦始皇现在就是麻了。

一开始那唐代的疆域已经让他震惊,原来西域之外还有如此大的天下,他本以为就是极致了。

现在又让他震惊一回。

谢谢,已经震麻了。

李世民心态则不同。

前几个月他听天幕讲《秦王破阵乐》那段,于他而言是激励,同时他也不由得有些自得。尤其是看到大唐未来的疆域,他忍不住想:真可谓是古今之盛!

现在方知长江后浪推前浪。

不过游牧民族……他不禁皱了下眉头,竟比突厥还强大么?南北朝三百年乱世,强悍如鲜卑,也不过占据了汉家半壁江山,死活过不了长江天堑,这元朝竟不受这个限制?

好一个“一代天骄”!

[疆域过大难以管理,尤其蒙古人在内政上简直一窍不通。是以在成吉思汗的两个孙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时,大蒙古帝国分裂分裂成五个汗国。

即以汉地和漠南漠北老家为领地的大汗汗国,和我们熟知的其他四大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奉大汗汗国为宗主国,但行事独立。

后来,忽必烈夺权成功,行汉法登基为帝。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从此,大汗汗国这一支,就变成了我们认知里的元朝。]

朱元璋坐在应天府的城楼上,听着天幕对蒙古帝国似有赞赏之意,忍不住哼了一声,又不好反驳天幕,只能骂骂咧咧的嘟囔:“这些文人,一个个看上去知书达理的,实则一点风骨没有,谁得势了就跟个狗腿子一个巴巴的凑上去,不然那忽必烈知道个屁的《易经》。”

[元朝享国九十八年,共历十二帝。对,不到百年,换了十二个皇帝。为啥这么多呢?因为元朝帝系传承太混乱了。

这么说吧,从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去世后,在1307到1333这26年间,竟然走马灯一样换了9个皇帝,平均下来每个皇帝三年都不到,国家还有什么政策治理可言。]

秦始皇:………这种烂国家都有近百年的国祚,凭什么他的大秦二世而亡!那些农民呢,赶紧起义啊,拿出你们不怕死那股劲儿啊!

朕很不服!

唐太宗的心态要平和不少,他对殿中大臣道:“这蒙古能征服如此大的天下,想来是武力悍勇之族,可即便如此也坚持不到百年,可见执政者还是要以天下苍生为念,方能长治久安。”

大臣应声称是,心里对陛下意欲改革科举、提拔寒门的决心又清楚了三分。

[这里头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忽必烈尊吐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因此带着皇室一起皈依藏传佛教,一时间崇奉喇嘛教成为元廷上层人士的风尚。

但是,这里面有个异类,就是忽必烈的另一个孙子,安西王阿难答。据记载,阿难答自小受乳母影响,信奉伊.斯兰教。

虽然很多学者表示,阿难答信奉绿教是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拉拢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