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8 章 明末下15(1 / 4)

【明末的那些士绅和商人,脑子里不知道都装了些什么,反正肯定是没有“家国”这个概念的。

其实也不难理解,就像前几年,“第五纵队”在网上拱火的时候总愿意问的那句话:“你爱国,国爱你么?”

啊呸!】

【关于“亡国”与“亡天下”,明末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在经历巨变之后,深刻的反思过。

他在《日知录·世风》中说过一段话:“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这里所说的"天下",其实就是汉家江山。

当然啦,我们现在民族大团结,“天下”已经变成了全体中华民族。

但是对于当时的明朝人来说,满清的统治就是“率兽食人”。

不过,那时候的士绅可能是不怕的,因为汉人又不是没被异族统治过,要是再来个“大元”,说不定他们的日子更好过呢!】

宋濂现在一听“大元”就头疼,他真的很怕什么时候就被陛下因为这件事而罢黜了。

天地良心,他真的没有心向大元!

【然而清军一入关,就教他们重新做人了。】

文华殿中,本来存着摆烂心理的官员们,突然警觉起来。

什么意思?怎么听着不像好话?

【事实证明,满清三百年,士绅文人只能跪着当狗。

明朝常常因打仗缺钱而捉襟见肘,最终亡了国。而满清一来,税收也好了,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百姓还是原来的百姓,士绅还是原来的士绅,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因为我大清真的敢杀人。】

【众所周知,明朝的财政政策就是一坨屎,而且两百多年累积下来,乱的连研究了半辈子的明史专家都不大搞得明白。

如同一座在勉强运转的屎山代码一般,只要能跑,大家就轻易不敢动。

就这样还能有两百七十多年的寿命,我大明确实是天下无敌呀哈哈哈!】

朱元璋脸色很不好看,他盯着李善长,以眼神询问:“被骂是一坨屎,你羞愧不羞愧?”

李善长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眼神,但他在心里默默腹诽:这些政策也不是他一个制定的,陛下怎么不问问宋濂、刘基呢?

再说制定的时候,您还赞赏呢!

【简单来说,朝廷的主要收入就是农业税,具体的征收方式就是在前一年基本定下来来年的开支,确定好支出之后,以各省往年税收的实际收入情况为准,按照摊派的方式摊给各个地方。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么?这个政策十分的僵化,但凡有一点什么天灾人祸的意外,国库就得拆东墙补西墙,十分的捉襟见肘。】

朱元璋一愣,这也不是他制定的政策啊?他弄得都是各省定额好吧,什么时候还有分摊这种东西了?

【而明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本

身除了农业税之外,还会有像茶叶、盐、铁、丝绸等商品经济的收入。

不过商品经济它毕竟只占一部分,农业税才是大头。可是在古代,土地基本是固定的,一年粮食的产量能有多少,还是要看老天爷的脸面。

尤其是在北方,明朝从中期开始,陕西、山西始终处于缺水的状态,所以北方经常出现老百姓无粮可交的情况,最终变成流民。】

【可是南方就不一样了。

南方不缺水,而且相对比较富足,尤其是南方的士绅地主,他们是有钱,有土地、有名望,在朝廷还有人的士绅家族。

北方士绅数量少,所以许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的都是“江南士绅”。但北方虽然士绅少,可勋戚多呀!

不论南北,这些人挣钱的时候非常豪气,可纳税的时候就像是挤牙膏一样,交一分银子都在剜他们心!】

【对于大部分的小老百姓来说,他们是没有胆量抗税的,因为官府随时可以办了他们。

但是士绅大地主们,“合理避税”的方式就多了去了。

为了避税,他们一般就是交一半欠一半,比如说先缴纳一部分,然后用各种的理由拖欠一部分,什么收成不好啦、佃户跑光啦、甚至家里要修房子修园子啦等等……然后在口头上承诺说明年肯定会补齐,甚至还会立下字据,等到了第二年,还是再交一半欠一半。如此反复下去,拖欠的钱就成了陈年烂账,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反正呢,新皇登基,皇帝大婚,皇帝生儿L子,都有可能大赦天下,免除以前的拖欠,只要一直拖,总能等到的。】

臭不要脸!

朱棣也是这一年在这应天府当皇帝,才感受到这些士绅有多离谱。

【尤其是到了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大地主也多,实际小老百姓的田很少,大概只占十五分之一。所以税就不好收。尤其是江浙那边的士绅花花点子还多,总是征收到了官府,先给个文书报称已收,然后在到手的银子里弄点猫腻,有的甚至报解了好几个月还没运到。

那这些人就没人管了吗?还真没有人管,因为这些欠税的家族可不是简单的土豪,在政治上本身他们就有亲人朋友在朝廷当官;文化上,这些文人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