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83 章 汉武帝12(1 / 17)

【这两块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了,但都是长远的计策,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想要看到国库增加还得慢慢等效果。

可和匈奴打了十年,早已经把文景的积累都给打光了,急缺现钱怎么办?

汉武帝就把目光转向了商人这群小肥羊。】

刘邦细细思量,确实。

在现在的民间,商人和赘婿是差不多档次的,没什么人权。上次大旱受灾,萧何还想发动商人和赘婿服徭役去搞灾后治理呢。

这样一群有些钱财但没能力反抗的人,可不就跟那肥嫩的小羊羔子差不多?养一养就可以宰了吃肉了。

一扇羊分两半,一半在陶片上炙烤,一半在鼎里熬鲜汤,最好是多放点芫荽末……

不行,馋了。刘邦吞吞口水,决定一会儿天幕结束就弄一只来吃。

【商人的社会地位是逐渐上升的。在生产力极度不发达的秦汉时代,平民需要全力以赴去种地,才能养活自己以及供养上层阶级,因此商人这种看似不产出实际价值的人,就算有钱,社会地位也是十分底下的。

除非你给朝廷做贡献,给边境送粮草辎重,那么可以花钱买个民爵。

汉武帝就打起了这些人的主意。】

【他先搞“劝捐”,把自己内帑的钱拿出来给国库,表示自己都身体力行了,各位爱卿、还有社会上的其他名流,是不是应该表示表示?

其他人十动然拒,集体装死。

崇祯表示:这我熟啊!

不,崇祯你没学到精髓。

这时,有个审时度势的爱国商人,名叫卜式,捐出了一半的家产。没过多久,因为安抚投降的浑邪王部落,以及赶上河南大旱,国库又空了。卜式又从剩余的家产里拿出二十万钱捐给朝廷。

汉武帝得到了这个消息,立马把这位卜式同志立为“感动大汉”的典型人物,不仅表彰还直接赏了官爵,就希望能千金买马骨,让大家踊跃一点。】

刘彻想起前几l年的事情,依然感慨道:“卜式确实忠君爱国,堪为典范啊!”

座下的大臣中,卫青霍去病赵破奴之类的还好,因为他们是这些年对外战争的主力,不会和汉武帝唱反调。

但是那几l个来凑数的老功臣二代三代们,就觉得陛下这话有些刺耳了。

凭什么要求他们无偿奉献啊?他们的家产那不都是祖宗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兢兢业业攒出来的。

朝廷打赢了又不会给他们升官,反而便宜了卫霍这些贱奴出身的幸臣。

呵,陛下有失偏颇!

【但是那话怎么说的来着?不是我不想捐,是我真的有一头牛啊!

刘彻一看,还装死是吧?

好好好,那就不客气了。】

刘邦不再想小肥羊,开始好奇曾孙还有什么招数。

他忍不住笑道:“哎呀,咱们这个曾孙,当真是个奇才雄主啊。”

吕后

教导完刘恒,勉力夸奖了一番,然后让宫人带下去休息吃点心。

自从知道盈儿的结局,她就反思了一番,在教导刘恒时没有逼的很紧,基本都是和颜悦色。

听到刘邦这样说,吕雉反驳道:“可观他后期一些作为,也难以称得上是英明。”

刘邦摆摆手:“人一辈子会做许多事,有的好有的坏,有的看似对,有的看似错。乃公年轻时,模仿信陵君浪荡江湖,何曾想到有一日会成为天下之主?曾孙做的够好了。”

这话说的正经,吕雉也认同,她微微一笑:“妾身知晓了,以后会把这份记录传下去,让恒儿务必好好安排。”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发布了《迁茂陵令》,规定凡是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

茂陵是他登基后给自己修建的陵墓。而300万钱嘛,有学者考证,大概相当于前些年的亿万富翁。这些豪强在地方上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勾连势力,现在汉武帝把他们全放在眼皮子底下,看他们怎么搞事。

不过刘彻没有搞得很难看,朝廷会给每户迁徙者20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还让这些豪强脱去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有了好处,这些豪强再不情愿也没办法跟朝廷作对,只能搬家。后来,这些长安的“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的古代版形容词。

事情还没完,汉代财富形式大多是土地、房产,那些奉旨迁徙的富豪就得贱卖土地房产。

这正是朝廷抄底的好时机。

由地方政府出面将上千万亩的良田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国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

这样一来,那些无地的赤贫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朝廷粮食税收激增,而豪强的土地财富,则在迁徙茂陵的过程中被强行“均富”了,极大延缓了土地兼并的情况。】

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这个方法妙啊!

刘邦一拍大腿,意有所动的看向吕雉。

吕雉有些为难:“现下最富的是功臣,可还指望他们回乡后安靖地方呢。”

然后就会像仙子说的那样,慢慢从功勋发展成豪强……

刘邦叹了一口气,果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