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碧海蓝天>历史军事>乱世栋梁> 第七章 原来是你,赵郡李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原来是你,赵郡李氏!(2 / 2)

居住于会稽,加上母亲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才会和王羲之成为朋友,见证了《兰亭序》的诞生。

李充后来任中书侍郎,整理典籍,开创了目录学以经、史、子、集为序的四部分类法。

当李充、李式这代人去世,寓居浙东的江夏李氏,子弟渐渐默默无闻。

不过,将近两百年后,李充的后代,在鄱阳打渔的李三郎,出人头地了!

所以,张铤为李笠找的祖宗是李充,确切来说,是李充之子李颙。

那么,寓居浙东的江夏李氏,是怎么和鄱阳扯上关系的?

第四阶段,从浙东到鄱阳。

晋后期,李颙携家人躲避孙恩之乱(乱军攻打会稽山阴),从会稽走陆路经由鄱阳去江州寻阳,途中去世。

于是其子之一携家人在鄱阳定居。

就此繁衍生息,虽然姓李,却不是鄱阳李氏一脉。

所以,李笠家祖辈的谱系,现在清楚了: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赵郡李氏——颍川李氏(汉时)——江夏李氏(后汉时)——寓居浙东的江夏李氏(晋)——寓居鄱阳的江夏李氏(宋、齐、梁)。

所以,将来新朝天子的郡望,为江夏李氏,源自赵郡李氏。

李笠看完谱系,觉得有些尴尬:编,你们就可劲的编。

隔了将近两百年,彭蠡湖畔打渔的李家,怎么就和江夏李氏扯上关系了?

扯来扯去,真扯上赵郡李氏了!

还“李颙携家人躲避孙恩之乱,从会稽走陆路去江州避难,中途去世,儿子定居鄱阳,繁衍至今...”

这不是牵强附会么?

经得起查证么?

晋时名臣、鱼梁吏出身的陶侃,虽然后代在官场默默无闻,但好歹有陶渊明这个出名人物,到了梁时,还有身份无疑问的后代,被官府征辟。

结果和陶侃同时期的李矩,其子李充有名,孙辈开始就渐渐泯然众人,默默无名了将近两百年,突然跳出个打渔的“鄱阳李笠”,声称是李充的后代。

这不是扯谈么?

李笠看着张铤拟定的资料,总觉得不靠谱。

李充之子李颙的经历不显,只知道作为郡孝廉入仕,似乎是个小官,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也不知这位到底有多少个儿子。

正是因为不知道李颙有多少个儿子,其事迹不显,正好可以做手脚,毕竟那是将近两百年前的事了。

两百年时间,许多家族都已经开枝散叶,后代分布各地,要浑水摸鱼也不难。

不然也不会有人收买官吏,篡改户籍,把自己编做士族,或者冒称祖上有军功,享受各种特权。

但李笠担心,万一哪个江夏李氏后代,仔细翻阅族谱,发现李颙并没有孙子,或者并无儿子在鄱阳定居,那...

总不能让我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眼光,放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李笠合上资料,放到一边,双手抱头躺下,陷入沉思。

毫无疑问,禅让是政治游戏,而政治人物给自己找一个有名的祖宗,也是政治游戏。

他可以看不起禅让这种游戏,却要遵守游戏规则,所以,认祖宗、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是必须做的。

至于他的出身到底是不是这样,谁在乎?谁会戳破?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游戏规则,用受禅称帝,掩盖权臣篡位之实,讲的是个“体面”。

权臣有了体面,百官也有了体面:

不是我们不尽忠哇,是皇帝顺应天命,把江山让给了德才兼备之人,那么,我们做新朝的官,也是顺应天意。

受禅称帝的新君,为名门之后,这不就正好印证了天命所归?

不然大伙以一个山野村夫为一国之君,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所以,即便人人都知道禅让就是篡位,知道禅让后的逊帝“暴毙”,其实就是被杀的,知道新君自称的名门出身,多半是假的,却没人会戳破。

这就是政治,就是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想着想着,李笠摸摸自己的脸,自嘲的笑起来:

“原来是你,赵郡李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