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1. 三十一 二合一(1 / 4)

卢阳镇。

清晨, 天蒙蒙亮,集市上已经人来人往。

靠江吃饭的卢阳镇,许多渔民挑着篓子, 担着渔获,赶来贩鱼。

披头散发, 胡须盖了半张脸的男子一手拎着酒壶,一手抱着个陶罐,摇摇晃晃, 进了镇子。

渔民们显然与他已经很熟悉,纷纷招呼:“酒疯子,怎么今天起得这么早?”“哟, 今天没喝醉?”

还有人瞅见他的陶罐里, 被他的手盖着, 隐约有一点银光:“你拿了什么东西?”

“酒疯子”晃了晃陶罐:“喝完了......钱也没了。我来卖鱼沽酒。”

有人笑他:“这个陶罐, 还没你的破酒壶大, 能装什么鱼?又能卖几个钱?恐怕还不够沽一盏的酒呢!”

也有人说:“不如当你的锈剑!”

他们都知道, 男子背后的那把剑, 看着唬人,实则是把拔出来就快要断掉的锈剑。

官差看见, 拔了一次, 掉了小半锈粉,裂了大半剑身,从此后, 就对这“配剑”视而不见。

“酒疯子”摇头晃脑:“你们懂什么?我这条鱼, 非同凡响,一条抵你们千条、万条!卖了它,够我喝上半年的酒了。”

就就拿开遮盖的手, 让他们往陶罐里看。

陶罐里盛着水,竟然游着一条不足巴掌大的银白小鱼。鳞若银铸,锋缘染金,额头几簇淡粉,鳍似女子的罗裙,柔顺透明如云纱。

凑过来的人们都说:“好漂亮的鱼!”“像位美人咧!”

有一个老渔民惊叹又疑惑:“这是什么鱼?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他沿江打了半辈子的鱼,最后定居卢阳,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鱼。

有人觉得稀奇,伸出手指去摸它的背鳍,却被“酒疯子”拦住,说:“摸不得,这鱼可凶,咬人呢!”

小鱼不停扑腾,尾巴溅起水,却困于狭窄的陶罐口,只能愤怒地瞪着这些围观它的人。

奇怪,他们是怎么从一条鱼的脸上,看出“愤怒”的?

老渔民说:“好有灵性的鱼儿,你是怎么捉到的?”

“酒疯子”哈哈大笑:“不是捉的,我拿江边的乌龟当枕头,正在睡觉,它自己跳到了我怀里!”

陶罐水里,鱼儿嘴边咕噜噜咕噜噜冒出了一大串的气泡。

酒疯子说:“啊呀,好鱼儿,不能说脏口。”

也不管其他人信与不信,只挤开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向集市角落的一个位置,在四周的鱼篓子映衬中,把自己的寒酸陶罐放下,当真摆出了一副卖鱼的架势。

来往买鱼的,大多是镇民,偶尔也有几个局促的乡人。为生计故,人人都是打量着,拿尽量少的钱,买新鲜又足够大条的鱼。

那么小一个陶罐,装不了几口水。那么小一条鱼,一家人吃不了几口肉。

大多数买鱼的探头一看,摇摇头,就走了。

但人来人往,还是多有人驻足。

实在是这条银色小鱼,在阳光照耀的水里,折射光华,极美。哪怕生活艰苦,人们也爱看稀奇玩意和漂亮的东西。由此吸引了不少男女老少来看。

偶尔也有穿绸戴银的,当真问起价格。

“酒疯子”就比着手指头,展开手掌。

“五个大钱?”

他摇摇头。

“五十大钱?”

“总不会是五贯吧?”

“还是五两?”

“酒疯子”说:“五百两。黄金!”

问价的人吓了一跳,唾他:“疯子!”转身就走。

但这离谱的价格在镇上传开,人人咋舌,到了中午,却反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过来看个热闹。

镇上的所有大户人家,也都来了管事的仆人。甚至还有个别公子哥,也好奇地来瞅一眼:“你这价钱,难不成是捉了鱼服的龙女?”

不过,也仅限于看热闹。

五百两黄金,对镇上的大户们来说,都要掏空大半家底。

眼看着从清晨到上午,快要中午。酒疯子的这条鱼依然在陶罐里游着,无人问津。连看热闹的人都逐渐散掉了。

一旁老渔民数着卖鱼钱,劝他:“这条小鱼,漂亮是漂亮,但一来不知是什么鱼,想吃都没几两肉。二来,就算是有钱人家,赏花赏鱼的公子小姐,也不会花五百两黄金买一条鱼。那得是什么样的败家子?你要是真想卖,就给个实诚价钱。哪怕是五两白银,或者五十两白银,也总有人买罢?”

酒疯子看着罐中逐渐冷静下来的小鱼,摇摇头:“这已经是贱价了。再便宜,就辱没鱼儿了。”

等到下午,太阳慢慢西斜,集市将毕。渔民们挑起篓子,准备离开。

老渔民也收了摊:“你走不走?眼看着都没人了,明天再来卖吧。”

酒疯子却说:“不,我的客人,来了。”

他话音才落,走来个衣衫褴褛、白发苍苍的老翁,身上沾满尘土,十分局促。

老人在市集里一路走,一路问,但每个卖鱼人,都摆摆手。老翁也就越来越沮丧,头越来越低。

等走到酒疯子跟前,看见陶罐里那么小的一条鱼,老翁犹豫了片刻,上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