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7 章(2 / 3)

淖泥,可惜得很。难道就不想搬去干净敞亮的好屋宅?不想穿绫罗绸缎,过呼奴使婢的好日子?他隔日再来拜访,有心自然能见面。”

杨家十三岁的小弟哼了声,“贵人带了许多人手,说话好生嚣张,个个都瞧不上铜锣巷的穷家小户,把咱们比作烂污泥——所以没人告诉他们应家过两天就要搬了,你们自有干净敞亮的好屋宅住,犯不着贵人施舍!”

义母感动万分,迭声道谢,“远亲不如近邻!多谢大伙儿帮衬。”

摸黑静悄悄开门回家,应家先挨家挨户送了一回煮鸡子。

升起灶火,晚食顷刻间做好,热气腾腾摆上桌。

阿织蹦蹦跳跳过来,应小满摸摸她的脑袋,给西屋的饭食单独盛好一碗。

阿织捧起碗筷放去西屋外,熟练地敲了下门,回来堂屋里坐下吃饭。

因为雁家的这桩意外事,义母心里越想越不安,吃饭时显得心神不宁,扒饭几口便放下筷子。

“伢儿吃好来我屋

里。”转身自己进了屋。

还在用饭的另两个不吱声了。阿织吃着自己的小米粥(),怯怯地问(),“阿姐要挨骂了么?”

应小满估不准,挑着碗里的米粒,“可能。”

“阿姐抱我一起进去。”阿织的小脑袋凑过来嘀咕,“每次只要我在屋里,婶娘就不会训人了。”

应小满抿着嘴笑,抬手揉一把阿织脑袋上的丫髻,“原来还是个小机灵鬼。”

自家老娘要骂就骂两句,哪能让个小丫头在前头扛着。

她压低嗓音提醒,“吃完去西屋七哥那边坐一会儿。等我从娘屋里出来堂屋了,你再回娘屋里睡觉。”

阿织点头,“哎!”

义母坐在屋里炕上,手上难得空着没做针线,表情很是严肃的模样。

应小满乖巧地坐在对面,双手并拢放在膝头,“饭吃好了,锅碗都刷过了。娘要说什么。”

义母欲言又止,打量面前长大成人、艳如三月桃李的小娘子,越看越喜爱,越看越揪心,半晌抹了下眼角。

“伢儿,你今年已经十六,年岁不小了。娘私心想多留你几年,但留来留去,留到女儿家大了,引来各路豺狼虎豹盯着,娘怕出事啊。”

她把老家带来京城的瓷枕头抱起,在包裹枕头的盖布里掏摸半晌,摸出一封沉甸甸的蓝布包,当面打开,细碎银光在油灯光芒下反射光泽。

应小满惊愕地微微睁大了眼。

义母积攒了半辈子,攒下来半布包的家当,都是几钱半两的散碎银角。

“你爹在世时整天念叨着要攒钱。等钱攒齐了呢,又惦记着盖瓦房,砌炉灶,后院打井,养鸡养鸭。再往后,就开始给我买药,给他买药。”

义母拨着碎银,“年年过年总说要扯一身绸缎给咱们娘儿俩做新衣裳,年年都买不起。你爹是个粗人,觉得没绸缎衣裳,布衣裳也不错,他不知道女人心里有多惦记着过年穿身好衣裳……”

“我有时生他闷气,故意把过手的碎钱留下,年年积攒,攒了这么多,他那粗人压根没发现。数数存钱够给全家每人做身绸缎衣裳了,我又开始舍不得,想着给你存点嫁妆钱。存到二十两整数目时,再装作不经意跟你爹提一嘴,你爹一定惊得眼珠子都要瞪掉,想想就好笑……哎,你爹去的时候,已经攒到十八两六钱了。”

说到这里,义母把打开的布包袱扎上,小小一个布包掂了掂。

“伢儿,这里都是给你存的嫁妆钱。你如今长大了,京城人多地大,确实比咱们老家村落更容易寻到好人家。我想好了,等搬家安置妥当,就托媒婆问询问询,如果有年纪合适、踏实能干的般配人选,你就嫁了罢。娘体体面面把你嫁出去。”

应小满听着听着,眼底渐渐溢出泪花。“娘……”

义母抬手替她抹干净眼角,突然想起什么似地,又急忙把包袱重新打开,从边角里掏摸出一块陈年布料。

厚实的上好织锦料子,新织时或许是朱红,历经多年清洗褪色,显

() 出现今的旧粉色泽。但放在灯下仔细去看时,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精美绣工。

“这块料子一直和替你攒的嫁妆放在一处,今天索性都拿给你看看。伢儿,这是你爹把你抱回家当天,你亲娘给你留的襁褓。”

应小满吃惊地把旧襁褓接在手里,捏了捏柔软料子。

眼角残余的星星点点泪花唰地流成瀑布。

夜风吹过庭院,阿织捧着羊乳坐在西屋窗前的矮方桌边上。

羊乳少见,回程路上应小满记挂着阿织身子不壮实,绕路去羊奶铺子专门买来的一囊。

东边屋里传来哭声。起先还隐隐约约,后来母女哭在了一处,哭着哭着忘了压抑,声音陡然大起来。

应小满呜呜地哭,“娘,你不要我了?”

义母呜呜咽咽,“谁不要你了,娘才舍不得你嫁出去。但你这伢儿打小长得扎眼,家里留不住,还是早点找个好人家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