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老二挠了挠头,这些日子窝冬,不咋清理,确实磕碜了点,不至于吓着娃娃吧。
“哎哟,是她二堂弟来啦,快进屋暖和暖和。”
崔大嫂连忙拍了拍大儿子的脑袋,胡说啥呢,招呼着朱家老二进屋。
他们朱家的习俗,孩子落地开始算,每年正月初二到初十五,随意选一天。
外家都要给娃娃送灯笼,一直到娃娃十二岁生肖轮够了一年,送最后一次灯,就算完结,就是“完灯”的习俗。
寓意给小娃娃照亮前程,驱魔除祟,康健长大。
朱家姑婆算是朱红霞的师傅了,师傅半个娘,更何况还是同宗的姑婆。
但她早些年出了意外去了,吃食摊子也开不下去,只能有些老主顾找到柏哥娘。
朱红霞小叔小婶一家,蹉跎她这么久,也从没给娃娃送过灯笼。
“二弟!”柏哥娘泪水洋洋,急匆匆出来迎接。
崔家偏心小的,她自己也没有娘家,有个真正的“娘家人”来寻她,她的心早就是偏的。
只有过年才能看到表弟,儿肖母,面容形似她师傅。
“表姐,今年给两盏灯笼,咱以后多走动走动。”朱家老二咧着大牙,笑得眼睛缝直眯起。
“哎,这是新生的娃娃,七七。”
崔七七被朱老二一只手给抱起来了。
她好奇地瞪着大眼睛,打量着这表舅舅,好高好壮,感觉她被抱起来,都能摸到房梁了。
朱老二看到崔七七一点都不怕他,这胆子可比她哥哥强,更欣喜了。
“哎哟?小外甥女真可爱,以后我家臭小子都随你挑。”
崔七七兴奋的直伸手,太好玩了。
又到了崔七七一岁的抓周,谷雨已过,崔七七已经能平稳站着。
今日也是开荤礼,可以让娃娃形式上品尝一些有象征性意义的食物,再进行抓周对未来的祈福和祝愿。
今日只请了崔家大房跟三房,全福人还是村长他娘——崔家大奶奶。
她抱着崔七七站在院子里,桌上放着鸡蛋、大葱、木的鸡鸭牛羊小摆件等等。
拿起大葱大蒜假意喂崔七七,又说道:“吃口大葱,脑瓜灵聪。”
“来口大蒜,能说会算。”
“哈,哈湫——!”
崔七七只觉得冲鼻,打了个大喷嚏。
拿起小木鸡,假装喂:“咬个鸡翅,胸怀大志;吃口鸡爪,钱抓一大把。”
放下小鸡,拿起鱼摆件:“亲口鱼头,吃穿不愁;摸摸鱼尾:顺风顺水。”
喂她一口鸡蛋羹:“吃口鸡蛋,哪都好看。”
崔七七难得吃上鸡蛋羹,张嘴还想要,这时候崔家大奶奶又喂了一口米饭:“吃口米饭,腰缠万贯!”
她只有一颗小米牙,只能慢慢磨,硬吞下这一口饭,有点噎得慌。
崔家大奶奶又给她舀了一勺汤:“喝口肉汤,多福多寿,健健康康!”
过后,就迎来了抓周。
崔七七放在八仙桌上,她面前的抓周物品,围着她呈半弧形摆好。
大馒头、算盘、针线盒、小勺子、木梳子……
每一个物品都有其各自的寓意。
“来,七七,想抓什么抓什么。”崔家大奶奶哄着她,试儿、试周就是要任由娃娃抓取一个摆件。
崔七七当然是一把抓下她的小木勺子,另一边是大馒头。
脑海突然浮现一个小厨房,她瞪大了双眼。
灶台上、地面上乱七八糟的,都是她这一年莫名其妙收走的吃食、石头跟玩偶。
崔大奶奶食福祝词:“女承母业,以后定当个赚大钱的厨娘。手捧馒头,吃喝不愁咧~”
这时候崔七七已周岁,就要按照崔家的排辈分排名起大名了。
崔大爷爷算是最大的长辈,他来赐名:“我们家姑姐们,也算是农耕书香,都是取名选于《诗经》”
他摸了摸胡子,回忆起那首诗:“你们大姑们都是‘’溱与洧,浏其清矣’。选自《诗经·郑风》里头的先秦篇。”?1?。
“你们这辈呢,是《诗经·邶风》燕燕篇,就是‘终温且惠,淑慎其身。’”?2?
“你大姐原本是燕,她自己不乐意,只好取了琴棋书画的琴,同先秦的音。你姐取了温,你就取惠字——崔幼惠。”
祝愿道:“望今后贤惠持家,也聪慧可人。”
崔七七回过神,已经有了个新名字,有一种融入这个家族的归属感。
她是崔七七,也是崔幼惠。
她咧嘴笑着,投胎虽然吃不了什么,但有爱她的人,这日子也挺有意思的。
崔大奶奶唱道:“礼成——我们崔家娃娃,一生平安健康,欢喜无忧。”
大家都吃着百岁宴,陇西的百岁宴也是很有讲究的:
无论多穷,必须要白面馒头,寓意——清清白白,圆满长大。
还有白面皮寓意——长命百岁;猪脚红萝卜——脚踏鸿运;猪肉炖面筋——荤食应有尽有。
这时候崔大婶吃了两口猪蹄,连忙往外头大吐特吐,怕是吃坏了肚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